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答記者問
2014-03-09 06:39?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哈薩克通訊社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之后又提出了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項倡議在國際上被稱為中國外交的新概念。中方推出這樣的倡議出于什么考慮?將如何推進? 王毅:絲綢之路是中國人2000年前率先走出來的,但這條路是屬于全世界的。絲綢之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友好、開放和包容,這已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 正像這位記者所說,“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是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的時候提出來的。后來在印度尼西亞,習主席又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這一陸一海兩大倡議是以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快向西開放為契機,為古老的絲綢之路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與各國一道,為亞洲的整體振興插上兩只強勁的翅膀。 “一帶一路”的主線是經(jīng)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優(yōu)先是互聯(lián)互通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方式是平等協(xié)商、循序漸進。目的更清楚,就是合作共贏,打造利益共同體。 “一帶一路”的大門是敞開的,與本地區(qū)現(xiàn)存的各種機制與設想并行不悖。我們歡迎本地區(qū)以及有意愿的國家都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探討,共同建設,共同受益。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您剛才回答了方方面面的問題,可以感受到外交工作是十分繁重的。您能不能談一下過去一年,您個人工作的感受? 王毅:作為第一次外長記者會,我知道免不了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告訴各位的是,作為中國外交隊伍中的一員,能夠在我們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時期從事外交工作,我和我的同事們一樣,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我們外交人員要切實履行忠誠、使命、奉獻這一核心價值觀。我們的工作是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的職責是為民族擔當、為國家爭光、為人民服務。 要辦好新時期的中國外交,我們首先要有底氣。底氣來自于祖國的強盛。今天的中國正在加快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重要目標。祖國和人民是我們的堅實后盾,和平發(fā)展是我們的堅定方針。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為民族復興營造更為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我們還要有骨氣。骨氣來自于民族的自豪。近代以來的百年屈辱史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對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尊嚴抱有強烈的情感,我們對世界事務有自己的判斷。我們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捍衛(wèi)國際公理,這是中國外交人員的風骨,也是中國外交得道多助的一個基礎。 我們同時還要大氣。大氣來自于文明的自信。中華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具有海納百川的胸襟。今天我們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更要從博大精深的文明積淀中汲取養(yǎng)分和力量,向世人展示我們中國人的從容、自信、開放和進取。 記者會歷時1小時35分鐘,50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 |
相關閱讀:
- [ 03-08]全國兩會“半邊天”風采
- [ 03-08]兩會調查:人大代表休會時間去哪了?
- [ 03-08]兩會觀瀾:災難面前看到人道的力量
- [ 03-08]門巴族女代表“出墨脫記”:開完兩會4月初才能到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