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長王毅:習近平本月訪歐
2014-03-09 06:54?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美關系 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王毅認為,去年中美關系最大的亮點是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的“習奧會”,雙方就新型大國關系達成共識。“中美關系極為重要,也極其復雜”,王毅指出,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雙方合作的需求遠遠大于分歧。 王毅特別強調中美兩國要相互尊重,“如果把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比作建造一座大廈,那么相互尊重就是這座大廈的地基”。王毅認為,中美真正做到尊重彼此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地基就能打牢,就能抵御風吹雨打,惠及中美,造福世界。 “亞太地區應該成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實驗田,而不是相互爭斗的博弈場”,王毅表示,中方愿意同美國一起共同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實現良性互動。 □外交工作 將建領保全球應急呼叫中心 王毅介紹,主動進取是去年中國外交最鮮明的特點,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密集出訪22國,接待65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訪華,同300多位外國政要進行會見交流,與外國達成約800項合作協議。 談及維護中國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權益和安全,王毅講了一個故事:一位河南女士的丈夫在海外打工蒙冤入獄,經使館努力終無罪釋放與家人團聚,這位女士來信寫道“是你們拯救了這個破碎的家,你們是我們最親的人”。 “老百姓把我們當作最親的人,是外交人員的最高榮譽”,王毅介紹,目前中國每年出境達近1億人次,海外企業2萬多家,外交部每年要處理幾萬起領事保護案件,“我們愿意為每一位懷揣夢想,走出國門的同胞遮風擋雨,成為大家可以依靠的堅強后盾”。 王毅介紹,外交部將在年內建成領事保護與服務全球應急呼叫中心,一個24小時的電話熱線,讓同胞不管走到世界哪個角落,一旦遇到危難,就能在第一時間與祖國取得聯系。 當被問及履新外交部長一年來的工作感受時,王毅提出辦好新時期中國外交要有底氣、有骨氣,還要大氣,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向世人展示國人的從容、自信、開放和進取。 □人物 王毅兩會首秀道“揪心” 昨天,履新中國外長一職近一年的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答記者問。外長王毅的這場兩會首秀,以溫文爾雅的舉止、犀利明快的語言與務實高效的工作獲贊。 言及客機失聯事件感揪心 全國兩會期間的外長記者會歷來人氣旺。盡管今年從“高大上”的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挪到了梅地亞新聞中心,現場依然提前1小時已座無虛席,等待外長王毅的首秀。 對于昨天凌晨突發的客機失聯事件,王毅在記者會上兩次回應這一關切。 “今天早晨,我們得到了一個非常令人憂慮的消息”,開場白中,王毅提及此事時表示“很揪心”,祝愿每一個人都能平安。記者會結束時,王毅說“我要盡快回到外交部處理馬來西亞航空的事!” 有記者沖上前請部長留步,希望他現場打電話了解最新情況并發布。匆匆離場的王毅停下腳步對記者說:我知道你們很關心,我也很關心,我要馬上回去,有消息一定及時發布,隨即轉身離去。 “多實在”,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昨天在微博上評價王毅,認為其神態、氣質和語調“都彰顯當代外交家風采”。還有網友對“揪心”一詞感同身受。 多用比喻語言“生動鮮明” “中國外交政策都裝在他的肚子里”,有網友觀察到王毅幾乎全程脫稿答問,且“有理有據,張弛有度,軟硬結合”,還有網友形容“開口語調平似湖面,言語卻有破冰的力量”。 前外長李肇星講過一個故事。王毅在外交部工作幾年后還是科員,有次給領導人寫的稿子受到“追查”,外交部惴惴不安,誰知是因寫得好獲特別稱贊。李肇星說這是他第一次聽見王毅的名字。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認為王毅昨天的答記者問觀點鮮明、語言簡潔、表達有力,很有風格。時殷弘指出,王毅外交經驗豐富,回答問題既有新意,又犀利明快,個人特點鮮明。 王毅將處理朝鮮半島問題要做好的三件事比喻為“爬坡、過坎、走正道”,這一“用比喻的語言風格”也給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留下較深印象。 |
相關閱讀:
- [ 03-08]全國兩會“半邊天”風采
- [ 03-08]兩會調查:人大代表休會時間去哪了?
- [ 03-08]兩會觀瀾:災難面前看到人道的力量
- [ 03-08]門巴族女代表“出墨脫記”:開完兩會4月初才能到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