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文:大城市不能用行政手段和中小城市搶資源
2014-03-12 07:09? 高淑英?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陳瑋 邱淑群 |
分享到:
|
《政府工作報告》把“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作為今年九大工作重點之一,這讓來自江西團的盧金生代表很興奮。 報告特別提到,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從業,增強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和城鎮發展后勁。盧金生去年提出“就近就業”的建議很是應景兒,3個月內他就收到了國家發改委的相關回應,“支持回鄉創業”。盧金生希望能建設以人為本、有保障、有綠色、有文化、農民能體體面面安居樂業的新型城鎮,不僅是表面身份,而是融入城鎮,成為真正的市民。 全國政協委員陳錫文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進城農民工融入城鎮起碼要解決四大問題:就業、住房、社會保障及子女就學;同時他提醒,大城市不能用行政手段和中小城市去搶項目、爭取資源。否則,小城市發展慢,大城市出現“大城市病”。 履職故事 他的心愿 “城鎮化”的目標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盧金生在江西團分組討論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合理安排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校舍用地,并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農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經費、教師分配和教師工資保障。” 最發愁子女教育 盧金生是江西省豐城縣蕉坑鄉人,上世紀九十年代他辭掉民辦教師的工作,從家鄉來到臺州打工,現在已經成為一名企業老總,以及當地在臺州的流動黨支部負責人。在臺州這座城市,有盧金生許多的鄉親,他們中有許多人像盧金生一樣成為小有成就的創業者,但更多的人還是普通的務工人員,即便在臺州這樣的非一線城市,買房、落戶也都不是易事,子女教育尤其讓他們發愁。 盧金生說,有的務工人員讓子女留守在家,也有帶著孩子來到城市,雖然國家前幾年就有政策,讓農民工子女和當地居民子女有同等享受教育資格的權利,可是在一些農民工聚集地,如他所在的浙江省臺州市,公辦教育資源遠不能滿足在此地農民工子女就學需求。“臺州本地戶籍人數約40萬人,外來務工人員32萬,即便有流動也不少于25萬人,還大都是有子女入學需求的中青年。”盧金生給出了一個他統計的數據。 城市承載力與人口規模不匹配 農民工子弟學校應運而生。“有學上了,但是教學質量呢?”盧金生說,他作為人大代表曾去三所農民工子弟學校做調研,發現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都不行。其中一所有350多名小學生的農民工子弟學校,老板是在企業里的一棟辦公樓做教室,體育活動等場所全無。“老板租房每年40萬,再加上教學器材的損耗,他招聘教師可能每月只有2000塊錢的工資。由于學校待遇低,能招來的少有質量好的,教學質量如何保證呢? 盧金生在發言時建議,國家及教育部門合理安排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校舍用地,并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農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經費、教師分配和教師工資保障。保證他們能享受到義務教育法規定的該享受到的政策和權利。 盧金生說,臺州這個城市的承載能力應該和它的工業規模匹配,有這么多的工作機會,就有這么多的務工人員,也就該有相應比例的子女入學的需求。 |
相關閱讀:
- [ 03-07]陳錫文:農村土地使用權仍不能抵押
- [ 03-06]陳錫文:新型城鎮化要解決農民工進城四大難
- [ 03-06]陳錫文:職業教育應該適應市場需求
- [ 03-06]陳錫文:推進農村土地改革需要清理法規和試點先行
- [ 03-06]陳錫文:中國還存在非常大的經濟增長空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