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文:大城市不能用行政手段和中小城市搶資源
2014-03-12 07:09? 高淑英?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陳瑋 邱淑群 |
分享到:
|
繳納兩份保險卻只能報銷一次 不只是子女入學的苦惱。他的妻子和女兒也都在臺州工廠務工。盧金生說,他的妻女在老家上“新農合”,但是根據勞動法,在務工地也要上保險,這樣一來她們繳納了兩份兒錢。“安徽團有位人大代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這個問題了,我看病的話,醫院只出具一份票據,”盧金生說,不可能也不允許報銷兩次。 “為什么不回農村老家?”盧金生說,不管是農民子弟考學到大城市但未能落戶扎根的,還是農民進城務工,80%都是為了掙錢改善生活,他們也想就近就業,但是家鄉那里卻沒有工作機會。 希望“就近就業”獲發改委回復 去年參加全國兩會時,盧金生在會上建議:通過政策、資金支持,以市縣為單位建立農民返鄉創業園地。盧金生認為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有利于促進農民輸出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婦女所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還減輕了沿海發達地區教育、醫療等諸多社會資源不足的壓力等。而他描繪的這些,也是“新型城鎮化”的目標。 去年提交建議后,三個月之內,盧金生收到了來自發改委的回復,大意是:人社部和發改委為了鼓勵農民回鄉創業,已經出臺了一些支持農民工創業的政策,包括小額貸款、回鄉創業資金等,但是全部推廣尚需時日。盧金生說,他也關注到,一些省份逐漸有類似的扶持政策,也有農民工關注政策并期待回鄉創業。“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盧金生說。 隨著醫療保險改革的推進、醫保社保全國聯網體系的建立,盧金生們的困難在有些地區已經得到解決,流動人員的利益也逐漸得到保障。村里的農民想在鎮上建屋子,鎮上的人們想到縣里買房,盧金生對城鎮化的理解是,“就近尋找的生活,不一定非是進大城市。” 農民工回鄉能促進家鄉消費 今年3月7日下午,盧金生在江西代表團分組審議時,又提到農民工回鄉創業的話題,引起了包括當地省市領導在內的其他代表的共鳴。小組內的一位領導表示,這個想法很不錯,回鄉不僅能解決農民工的困擾,還能把消費帶回去,為家鄉創造財富,回去后要關注一下。盧金生說,“在這方面大家都是有共識的。” 今年接受北青報采訪時,盧金生還以自己的感受來證明農村的市場并不小,留守在家的人,許多日用品基本上都是他們在外地買好寄回來的。“如果是在老家消費,對家鄉的市場就有刺激。” 權威聲音 大城市不能用行政手段和中小城市搶資源 陳錫文,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農民融入城鎮,取決于配套服務 “很多人把關注點聚焦到戶籍制度改革上是對的,但戶籍就是一個本,就是幾張紙,給你換了一個城鎮戶籍本,但是戶籍本后面所承載的一切,社會公共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務不能解決的話,那這張紙也沒有太大用處。” 陳錫文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以往城鎮化進程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反思、去改正的地方。比如,現在的城鎮化率,7億多城鎮人口是指常住人口,但如果查一下公安部門的戶籍統計,城鎮戶籍人口所占比例只有35%。也就是說,居住在城鎮中的居民中,約三分之一沒當地戶籍,那他要享受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就有很大困難,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進了城的農民工。所以如何使進城農民工加快融入城鎮,這是社會都關注的。 “很多朋友們都知道,現在大概有十二三個省市自治區已經宣布廢除兩種戶籍制度了,戶口本是一樣的,但是待遇不一樣。所以歸根到底,要解決進城農民,你能給他什么樣的基礎公共服務。” 讓農民工融入城市,要解決四大問題 陳錫文表示,進城農民工融入城鎮起碼要解決四大問題。 一、要解決就業。農民之所以愿意到城里來,是想在這里掙更多的錢改善自己的生活。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非常努力,一定要加快發展中國的民營經濟。根據現有統計,城鎮全部就業人口大概不到3.8億人,而這些人在國有部門就業的不到7000萬人,也就是說,城鎮就業80%以上是靠非國有部門來提供就業崗位。所以在政策上一定要讓非國有部門和國有部門獲得同等的政策條件和環境,促進它更快地發展,才能更好地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 二、農民工的住房。農民工的住房絕大多數靠兩個方面,一個是靠用人單位給他提供集體宿舍,這個占到整個農民工住房的50%以上。還有百分之四十七八是靠農民工在城中村租賃住房。真正擁有自有住房比例非常低,大概就是1%左右。讓農民工進城以后,建立什么樣的基礎條件才能和城市當地居民一樣享受公租房、廉租房,這是需要研究的,當然要加快建房。 三、要解決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審議通過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障并軌,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在職的就業人員,城鎮居民的社會就業保障和農民工的社會就業保障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農民工作為流動性的就業人口,他繳納的社會保障金中,在統籌賬戶中的部分他帶不走,所以就抑制了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障的積極性。 四、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現在我們了解,大概進入城鎮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孩子超過1300萬人,差不多農村有十分之一的孩子到城里來讀書,對于這樣大的變化,我們的教育資源配置顯然還跟不上。所以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還需要加大力度去解決。更重要的是,你解決了他義務教育階段的就學,他初中畢業以后要考高中,當地讓不讓考,高中畢業以后要考大學,當地讓不讓考,這些問題要解決起來都是涉及非常復雜的利益關系。所以一定要通過加快發展經濟,使得我們國家有更雄厚的實力來解決廣大農民群眾和城市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能夠均等化,才能真正做好這件事情。 |
相關閱讀:
- [ 03-07]陳錫文:農村土地使用權仍不能抵押
- [ 03-06]陳錫文:新型城鎮化要解決農民工進城四大難
- [ 03-06]陳錫文:職業教育應該適應市場需求
- [ 03-06]陳錫文:推進農村土地改革需要清理法規和試點先行
- [ 03-06]陳錫文:中國還存在非常大的經濟增長空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