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依賴中國因素令澳大利亞經濟很脆弱
2014-03-12 10:1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邱淑群 |
分享到:
|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3月11日文章,原題:危險的買賣:依賴中國令澳大利亞很脆弱 力量之源也會成為脆弱之源,正如中國因素對于澳大利亞經濟。這點已在本周一的澳股市中得以顯現。北京公布了一份疲弱的經濟數據,澳股市總市值應聲下跌近1%。 早在2011年,《時代》雜志就曾將澳稱為“中國的礦井”,此后澳對中國的出口依賴有增無減。那如今有什么新鮮事嗎? 曾幾何時,澳高度依賴英國購買其產品。但去年澳的對華依賴,甚至超過了其二戰以來對“英格蘭母國”依賴的最高峰。“如今澳已成為全球最依賴中國的國家,”格利菲斯大學經濟學講師湯姆·康利如是說。 按“彭博財經”的數據,去年德國將其6%的總出口賣給中國,美國為9%、巴西為19%、日本20%、韓國29%,而澳大利亞為31%。因此正如周一所發生的那樣,每當中國發布疲弱經濟數據時,澳股市就比其他股市感覺更痛苦。 全球投資者越來越將澳大利亞視為中國的一個副產品,是中國經濟的延伸物。實際上,他們已將澳當成中國的一個替代品。環球資產管理公司康聯首域的投資市場研究主管哈瑪瑞克說:澳已習慣被當成中國的“代理人”。 在許多國際投資者看來,買賣澳資產其實是買賣中國資產的更安全途徑。那為何不直接購買中國資產?中國當局管理匯率并控制資本流動。許多投資巨頭不能隨時將足夠多的資金投入或撤出。而澳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安全的市場之一。澳元是全球6種交易最活躍的自由浮動貨幣之一。 但澳大利亞正(因此)面臨何種風險?其經濟命運正隨著中國而起伏不定?這是一種風險。但不止于此,金融市場還將加劇中國經濟突發問題對澳大利亞的影響。“眾所周知,若與中國關系密切,澳證券市場是最佳規避風險途徑”,邁阿密基金經理彼得·內森尼爾說,這也意味著“萬一中國出人意料地表現不好,將出現大量拋售澳證券現象。”澳或將因此陷入嚴峻經濟困境,“只需一個詞就可形容澳大利亞的中國風險:集中,太過集中。” 但康聯首域的哈瑪瑞克認為,內森尼爾和大多數美國分析家都過于擔心中國。“多年來,美國的那幫家伙們一直不看好中國且一錯再錯”,他說,“我認為他們仍會繼續錯下去。去年他們就極其不看好中國,可澳對華出口增幅超過30%。”(作者彼得·哈徹,王會聰譯) |
相關閱讀:
- [ 03-07]高虎城:期許達成互利雙贏的中澳自貿協定
- [ 01-12]馬朝旭大使與僑界代表舉行座談
- [ 12-27]商務部:力爭2014年完成中韓自貿區談判
- [ 12-16]中國民企捐資支持中澳關系研究
- [ 11-29]外交部就中澳自貿協定談判、日美監視防空識別區答問
- [ 10-30]廣東省僑聯官員會見澳洲僑領 冀促進中澳交流
- [ 10-29]外交部:中澳應共同努力為彼此企業正常合作提供公平環境
- [ 10-18]李克強:深化務實合作 推動中澳關系取得更大發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