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
2014-03-13 13:4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分享到:
|
李克強:增長和就業不能越出下限通脹不能突破上限 【英國路透社記者】想請教總理,有一個經濟問題。中國經濟去年增長7.7%。請問總理,您上任一年最大的挑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再有就是您覺得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哪些?謝謝。 【李克強】我確實很佩服你們這些駐華記者,能這么流利地說中文。 要說去年最大的挑戰,那還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一度中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金融領域還有所謂“錢荒”,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超過了13%,而且用電量、貨運量的增幅也大幅回落。國際上也出現了一些輿論,說中國經濟可能要硬著陸,還給出了指標,說增長可能只有3%到4%。而對我們來說,財政和貨幣政策運用空間又很有限,宏觀調控確實面臨多難選擇。 怎么辦?遇萬難還須放膽。當然破困局要用智慧,我們保持定力,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確了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就是增長和就業不能越出下限,通脹不能突破上限,而且著力促改革、調結構,讓市場發力。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我們頂住壓力,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現在我們看得更多的是困難和問題。今年挑戰依然嚴峻,而且可能會更加復雜。我們既要穩增長、保就業,又要防通脹、控風險,還要提質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標的實現需要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這可以說是高難度的動作。 但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所謂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我想只要我們正視困難、直面挑戰、趨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難的成功之道。我們有去年應對經濟下行的經歷,中國經濟又有著巨大的潛能和韌性,我們有能力也有條件使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謝謝。 李克強:簡政放權是激發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的利器 【中央電視臺、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總理您好。我注意到您在之前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說到今年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所以我想就這個話題請您展開來給我們具體談一談。因為我們看到這個話題也是您在去年的記者會和今年的報告當中特別強調的一點,關于這一點在采訪的時候我聽到大家對這項改革有很多的好評,但是說實話我們也聽到了不少的抱怨,比如說現在在有的部門依然還存在著辦事難的現象,有的部門可能是把次要的權放出去了,但是重要的權還留著。所以我特別想請問總理,關于簡政放權的措施您認為怎么樣才能真正地落到實處,要減到什么樣的程度這項改革任務才算是基本完成了?謝謝。 【李克強】去年,中央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先手棋,我們確實下了不少的力氣,到現在一年的時間,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審批事項就有416項。更重要的是它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給企業松綁、讓市場發力。結果企業找政府的少了,地方跑北京的少了,有個統計數字也可以表明這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去年新注冊企業增加了27.6%,其中私營企業新增30%,這是十多年來最高的。這也表明簡政放權是激發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的利器,是減少權力尋租、鏟除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想簡政放權是重要的突破口、切入點。 當然,放并不是說政府就不管了,我們講的是放管結合。要讓政府有更多的精力來完善和創新宏觀調控,尤其是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對一些搞坑蒙拐騙、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蓄意污染環境,違背市場公平競爭原則的行為,那就要嚴加監管、嚴厲懲處。 放管結合都要體現公平原則。當然,我們在推進簡政放權當中,也確實遇到了像避重就輕、中間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暢等問題。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我們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無前。 我們還要繼續去啃“硬骨頭”,至于說到什么程度滿意,那就是正確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我們要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注入新動力。謝謝。 |
相關閱讀:
- [ 03-13]李克強:對腐敗分子和行為“零容忍”
- [ 03-13]李克強:中國的經濟要升級,出口產品也要升級
- [ 03-13]李克強談"向霧霾宣戰":不能等風盼雨 要主動出擊
- [ 03-13]李克強:緩解住房困難 干一寸勝過說一尺
- [ 03-13]李克強:期待新一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再進一步
- [ 03-13]李克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只要鍥而不舍必有成效
- [ 03-13]李克強:注意擴大中美共同利益 互不沖突、互利共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