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事件引焦慮 心理援助宜介入
2014-03-13 14:0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國網事·銳話題·馬航客機失聯)馬航事件引焦慮心理援助宜介入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毛鵬飛許曉青)馬航MH370客機自8日失聯至今仍無音信,家屬備受煎熬,公眾也為之揪心。其間,各種消息在社交網絡紛傳,又一次次被否認,人們的心也隨之起起落落。 北京大學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主任方新說:“各種信息不斷沖擊,有的消息剛給家屬帶來希望,卻又被證實是假的,情緒的波動也會加劇他們的痛苦。” “這次事件和我參與過的很多危機心理干預都不同。飛機沒有下落,乘客命運遲遲不明,這種不確定性讓很多人都產生了不安全感和焦慮。”她說。 心理學專家認為,MH370失聯事件不僅給家屬帶來了直接的沖擊,心理也受到很大影響,在全力搜救失聯飛機的同時,專業的心理援助也是當務之急。 在麗都酒店陪了家屬4天的志愿者姚瑤說,最讓家屬受折磨的,就是“未知”。 “之前參與過的危機心理干預,不管是地震還是空難,結果都擺在面前。我們可以直接開始工作,幫助他們接受現實、重建對未來生活的信心。而這次,面對飛機上乘客未知的命運,我們想給家屬們希望,又擔心希望萬一破滅對他們傷害更大,只能聽他們傾訴、陪著他們堅持。”姚瑤說。 方新參加過包括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在內的多次重大災后心理援助工作,從8日起一直關注著馬航客機失聯事件的進展。在她看來,這次事件中,家屬要面對的不只是悲痛,還有未知帶來的焦慮和恐懼。 她說,該事件迄今還沒有定論,從心理學上講,家屬會更多地停留在否認期和憤怒期。長期處于等待結果的狀態會引發心身疲勞,出現焦躁不安、憤怒、敵意、抑郁等負面情緒,睡眠和飲食也會受到影響。一些原本就健康欠佳的家屬極易因此誘發身體上的疾病。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注冊系統專委會委員李旭博士認為,不管結果如何,現在都必須加強對家屬的心理援助,在志愿者團隊的基礎上,還需要專業的心理援助團隊,前往現場評估陪伴,為家屬建立一對一的檔案,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方新說,馬航事件發酵至今,新浪微博上該話題連續成為熱門話題首位,微博量高達449萬條。紛繁的信息也在影響著公眾。 9日下午,境外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機制召開第二次會議,會議要求,外交部、中宣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海警局、民航局、國信辦、國務院應急辦等部門、軍方和北京市政府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調,繼續盡全力開展搜救工作,及時發布權威信息。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張海音建議,信息發布可以考慮心理干預專家參與,這有利于安撫家屬,緩解公眾情緒。 方新認為,如今信息來源龐雜,有關方面匯集各方權威信息,每日定期統一發布,按照搜救進展、疑點調查、家屬安排等分類,為家屬和公眾理清事情發展脈絡,有助于他們增加確定性和掌控感。 方新建議,不管是失聯乘客家屬,還是關注這個事件的公眾,如果有焦慮的情況出現,不要擔心、不要自責。這種不安全感不是病理性的,是一種與現實相匹配的、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她提醒公眾應注意避免過度沉溺其中,要有意識地保護自己。同時,應該避免讓兒童過多接觸尚未得到確認的消息。 |
相關閱讀:
- [ 03-13]馬航第十七份聲明:將使用MH318/319替代MH370/371航班號
- [ 03-13]國際民航組織贊賞各方合作搜救馬航失聯客機
- [ 03-13]美國中情局:馬航事件謎團太多 仍不排除恐襲可能
- [ 03-13]李克強:牽掛馬航失聯乘客 有一絲希望就不放棄搜救
- [ 03-13]馬航事件對南海合作提出更高要求
- [ 03-13]全球網友關注馬航失聯客機
- [ 03-13]中國衛星在馬航客機疑似失事海域拍到漂浮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