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金華3月15日電(見習記者 胡豐盛 實習生 李婷婷)2014年,自浙江吹響“五水共治”集結號后,人們都在為還原一江清水而不遺余力。然而,近日浙江永康的幾所小學卻被爆出另一種“不和諧音”:小學生也被要求捐款,引發了不少家長的不滿。 程曉悠(化名)是永康清渭街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次學校發動“五水共治”愛心捐款,她也向家人要了10塊錢給捐了。 據程曉悠家人介紹,清渭街小學并沒有要求學生必須捐多少,但是有發類似通知書之類的東西,要求小學生們必須捐。 “當然她是捐的少的,聽附近的有些學生捐100的也有。”程曉悠家人說,學生其實就是“被捐款”了。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是推進浙江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關鍵之舉。 無獨有偶,在網上,網友們也紛紛爆出永康另外幾所小學也存在類似情況。 網友“永康老鄧”在微博中貼出幾張照片,內容分別為“古麗小學50元,老師強制捐100”、“永康市白云小學明天舉行‘五水共治’捐款活動,捐款數額不限,望積極參與”…… 而在網友們看來,這些學校的做法實在令人費解。 @COCO唄寳:我家都捐了不少了!還連女兒在學校都要捐!無語了。 @小周今日談:本是利民好舉措,可惜好經被念歪了! 他們認為,提倡捐款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們從小愛護環境,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但是,如果不遵循自愿原則,強制每個孩子捐款,那么這場愛心活動就“變了味”了。 為此,14日下午,記者聯系到永康市教育局局長田中朝,他稱剛得知永康確有幾所小學在超要求地宣傳發動捐款活動。“我們已經在做工作,明確要他們停止這種行為了。” 田中朝說,學校發動捐款的對象應只局限于在職職工,并且要遵循自愿原則,沒有金額限制。 “浙江省開展治水活動,我們也是其中一員。所以捐多少沒關系,有這份心就行了。”田中朝告訴記者,小學生目前還沒有自主生產能力,因此不允許學校也讓他們捐款。 他表示,對于那些已收上來的小學生捐款,將會悉數退還給他們。(完) |
相關閱讀:
- [ 02-24]讓善行“順其自然”
- [ 02-21]福州一小區清潔工得了重病 居民自發捐款一萬三
- [ 02-12]“聾啞人”到圖書館向學生索捐 起步價就要20元
- [ 01-27]老人匿名捐款造核航母續:受捐單位尋老人征意見
- [ 01-15]“紅頭文件”勸捐,如此強捐可休矣
- [ 01-15]“紅頭文件”勸捐,就是政治覺悟高嗎?
- [ 01-14]超額捐款,傳遞的不僅是正能量
- [ 01-14]感動11萬,別忘了6000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