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鼓動米歇爾訪華談敏感話題 拿希拉里對比
2014-03-17 08:45? 陳一鳴 王盼盼?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邱淑群 |
分享到:
|
美學者鼓動米歇爾訪華談敏感話題 拿希拉里對比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邀請,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將攜母親和兩個女兒于3月20日至26日訪問中國。根據美國媒體披露的行程,米歇爾此行主要關注教育問題,意在延續美國政治中的夫人外交傳統,從側面提升兩國關系。然而,對于這樣一次本來比較輕松的訪問,美國國內某些輿論卻偏要向米歇爾施壓,希望她在訪問中向中國提出政治議題。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中國研究項目主任伊麗莎白-伊科諾米15日在博客發文,以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和勞拉-布什為例,稱米歇爾“有機會做得更多”。不過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為,米歇爾的風格與之前的美國第一夫人不同,她此次訪華很可能和之前的出訪一樣,避開敏感話題。 根據中美兩國官方披露的消息,米歇爾一行將訪問北京、西安、成都等地。英國《每日電訊報》15日稱,米歇爾將訪問中國的教育機構和歷史遺跡,討論美中兩國的教育問題,向年輕人“談論教育對幫助他們實現愿望所具有的力量”,并告訴他們“有關美國的事情以及我們珍視的價值”。對此,伊科諾米稱,公共外交確實相當重要,但仍替代不了外交政策。因此,米歇爾“應當考慮把美國政策納入這次將近一周的公共外交行動”。她“提醒”說,當中國媒體積極報道米歇爾此行將不會碰觸敏感話題時,美國媒體卻認為,與前總統克林頓、布什的夫人相比,米歇爾顯得缺乏“政治抱負”。希拉里1995年在北京出席第四屆婦女大會時,曾要求中國改善人權狀況;勞拉-布什6年前在訪問泰緬邊境的難民營時指責中國沒有對緬甸軍政府施加足夠的壓力。 “美國的第一夫人有機會做得更多。”伊科諾米似乎在為米歇爾支招說:她此次公共外交的主題為教育,將之與現實政治議題聯系起來并不難,因為教育主題本身便可以涵蓋美中文化與信息交流中更廣泛的議題。比如,當美中兩國第一夫人會面時,米歇爾可以向彭麗媛提及美國記者申請中國簽證時遭拒、開放更多美國電影進入中國、美國大學與中國機構建立伙伴關系時面臨政治挑戰等問題。伊科諾米說,美國在華公共外交本來便具有潛在風險,避開政治問題并不會確保公關工作順利。“中國媒體現在對米歇爾個人歷史和即將到來訪問的報道過于積極,這反而會成為變數。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因為在一些中國人中間太受歡迎,而遭到中國媒體的批評。” |
相關閱讀:
- [ 03-15]博卡斯為抵京“熱身” 美方對其新角色抱完全信心
- [ 03-14]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米歇爾將訪華
- [ 03-10]習近平同默克爾通電話:烏局勢處理需全面考量權衡
- [ 03-08]2013年中國外交最鮮明特點是主動進取
- [ 03-06]米歇爾訪華前學漢語 想吃雞爪等中國特色菜
- [ 03-05]崔天凱談美國總統夫人將訪華:了解中國的好機會
- [ 03-05]米歇爾本月訪華展開夫人外交 將專注于教育問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