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6大內設機構整合 新增監察室緊盯金融口
2014-03-18 07:25? 鄒樂?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紀委的反腐能力再次“擴容”。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昨天公布了最新的機構改革結果并公布內設機構職責,這是繼去年下半年中紀委進行首輪機構改革后,再次進行大幅調正。引起外界注意的是,新增的第四監察室,主要聯系金融口的單位,第五監察室則主要聯系國資委和央企。此外,通過機構整合增強了國際反腐力量,從而進一步預防與打擊貪腐分子外逃。 6大內設機構整合 中紀委披露,最新的機構調整包括整合6個內設機構:將辦公廳、監察綜合室整合為辦公廳;將黨風政風監督室(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執法和效能監督室整合為黨風政風監督室(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將預防腐敗室(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外事局整合為國際合作局(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 去年的中央“八項規定”,落實力度之大、查處之嚴,均屬多年來罕見。而整合后的黨風政風監督室,無疑有利于進一步落實各項作風建設與廉潔自律規定,加大黨風政風監督專項檢查實施力度。 重新整合后的國際合作局,外界則寄予厚望。外事局與防腐辦的結合,有望進一步加強國際間在反腐方面的合作力度,拓寬跨國的交流與反腐合作渠道,預防與打擊貪腐分子外逃。 紀檢監察室增至12個 在這次改革中,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內設機構總數和行政編制總數均保持不變,還是原來的27個,是在不增編的范圍內通過機構改革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的特點,無疑是通過增設監察室,進一步強化辦案力量。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中紀委就進行了首輪機構改革,當時的紀檢監察室從原來的8個增加到10個。此番,新一輪機構改革,紀檢監察室的數量再次上升為12個。 昨天公布的第二輪改革后的架構圖,兩個新設的紀檢監察室首次浮出水面。新設了第四監察室,主要“聯系”金融口的單位等,新增的第五監察室,則主要“聯系”國資委和央企。由于中紀委的工作性質,這里的“聯系”,顯然是意味著紀律領域的指導監督。去年中紀委的“捕虎拍蠅”與巡視行動,強調了對“重點領域”的監管,增設監察室分別專盯金融與央企,顯然是這種監管思路的具象表現。 此外,中紀委這輪改革,還重新組建了2個內設機構:在干部室基礎上組建了組織部;在宣傳教育室基礎上組建了宣傳部。從去年開始,中紀委信息公開力度持續加大,重新組建的宣傳部門,顯然是配合這個潮流,讓中紀委工作進一步走向公開透明。 新增紀檢干部監督室 此番機構改革還有個重要特點。就是新增了1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根據網站公布的信息,新設的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將負責監督檢查紀檢監察系統干部遵守和執行黨章以及其他黨內法規,遵守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國家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情況;按照管理權限受理有關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的舉報,負責問題線索初核及案件審查工作等。 ■專家解讀 一線反腐力量持續加大 國家行政學校教授竹立家昨天對北京晨報記者分析說,中紀委兩輪機構改革,紀檢監察室從最初的8個增設至12個,相當于增加了1/2的力量,充分說明反腐力量的加大,反腐一線人員投入的增多。 竹立家認為,現在的腐敗案件越來越復雜化,“技術手段”、“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相應的反腐人員的專業化力量也必須提高,“比如負責國有企業的、負責金融系統的,紀檢部門的專業化和針對性越來越強。”竹立家說,原來各個監察室的案件交叉程度比較高,今后更趨向于專業化,針對性更強,會對腐敗形成更有效的威懾。而新增的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是紀檢監察系統自身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解決了誰來監督紀檢干部的問題,進一步增強了紀檢機構的自我監督能力。 竹立家還表示,中紀委的第二輪機構改革是在去年基礎上的進一步整合,整合了6個內設機構,使內設機構更簡練、綜合性更強、管理更統一更一致,使得紀檢機構更加合理化。 晨報記者 鄒樂 |
相關閱讀:
- [ 03-17]中紀委監察部機關進行機構改革 整合6內設機構
- [ 03-13]中紀委駐最高法紀檢組長:若沒做好 回去沒法交差
- [ 03-11]省委黨校、行政學院認真學習貫徹中紀委三次全會精神
- [ 03-08]中紀委披露地方紀檢部門:多數省份配置一正四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