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整合機構設置 提高震懾力實現監督全覆蓋
2014-03-18 11:32:35??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新網3月18日電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17日上午公布了最新的組織機構序列,其中顯示,中紀委對多個機構進行了內部整合。境外媒體分析指出,此次整編,可以進一步加大中紀委打擊腐敗力度,實現監督的全覆蓋,提高資源投入的效率。 整編行政部門 提高效率 香港中通社17日刊文指出,在中紀委的內部架構中,紀檢監察室負責查處大案要案,是最核心的部門。去年3月,中紀委首度公開披露的組織機構中,包括了8個紀檢監察室。媒體報道,去年5月左右,中紀委將紀檢監察室擴充為10個。而17日公布的組織結構顯示,紀檢監察室的數量已增加至12個。 香港《大公報》文章指出,紀檢監察室數量占到中紀委全部27個機構的44%,達到歷史上的最高值。這種改革方向的鮮明目的就在于充分發揮反腐威力,對腐敗分子形成震懾,顯示出繼續打老虎的堅定決心。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指,中紀委監察部昨天公布了機關改革的最新機構調整,壓縮了非查辦案件的行政部門,增加負責查辦大案重案的紀檢監察室數量,進一步加大打擊腐敗力度,也擴大監督的覆蓋面,提高資源投入的效率。 受訪學者指出,新設立的機構更能適應新情勢下的反腐敗工作的需要,特別是將中紀委辦公廳和監察部綜合室整合為一,以及設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是此次機構改革的兩大突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分析,這次內設機構的調整,是1993年中央紀委和監察部合署辦公之后,經過20多年來分隔兩處辦公,終于在今年完成徹底的整合,不僅有助于提升制度效率,也為接下來進一步整合編制提供基礎。 監督好“錢” 震懾貪官外逃 《聯合早報》還指出,這次改革的另一特點,是擴大監督的覆蓋面,加強監督的震懾力。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加紀檢監察室的數量,經過兩輪調整后增加到12個;二是整合國際合作局,加強反腐敗的國際合作,將打擊腐敗的震懾力擴展到國外。 任建明認為,若不把腐敗官員外逃這個漏網修補起,將會使反腐敗的威懾力大打折扣。中紀委特設國際合作局,以它作為國際合作的協調與執行機構,說明了當局對問題的重視。 臺灣《聯合報》援引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觀點表示,中紀委將原有機構整合成國際合作局,主要是預防貪官、“裸官”外逃,加強國際間在反腐方面的合作力度。 另外,該報文章《中紀委增設監督室 盯金融、央企》指,整合后,監察室增至12個,負責聯系中央國家機關和國有大型企業的紀檢監察室由原來的4個增加至5個;負責聯系地方的紀檢監察室由原來的6個增至7個。 此前,國資委、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糧食局、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66家機構,統一由第一監察室管。整合后,第四監察室主要聯系金融口的單位等,第五監察室主要聯系國資委和央企等;中紀委這次內設機構整合,使管錢、管人更有針對性。中紀委這次內設機構的整合和改革,顯然將主要涉及金融的領域集中。 王文章表示,“腐敗”就是錢、權的結合,涉及錢的部門一直以來就是腐敗的重災區。加強對這些部門的監督,是針對現實情況出發,尤其對央企、國資委等部門,監督好“錢”,對反腐有重大意義。 港澳中聯辦首次納入中紀委監督范圍 中通社文章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據中紀委官方披露,港澳中聯辦此次也納入至了中紀委的監管范圍內,歸屬監管廣東、廣西、湖南、海南的第八紀檢監察室負責。任建明表示,將中央外派機構納入至中紀委的監督范圍內,此前并不多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政研究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稱,在反腐層面,港澳中聯辦此前較少提及,此次內部整合也顯示了中紀委正在擴大監管覆蓋面。 “中央反腐的思路是對任何領域的腐敗都要堅決查處。最近一年反腐的領域已經從黨政機關擴展至了軍隊、高校等,任何機構只要不能排除腐敗的可能,就必須納入到反腐監管體系之內。”杜治洲說。 《聯合早報》也援引任建明進一步分析指出,紀檢監察室數量的增加意味著查辦案件的強度增加。因為監察室要分管范圍雖然回縮少,但變得更集中。同時,此次監督范圍還延伸到駐外機構,進一步實現反腐敗的全覆蓋。 探索內部監督 除了增加紀檢監察室之外,還新增加了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 《聯合早報》指出,今年反腐敗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制度建設。此次內設機構改革的一大突破便是從制度建設來建立對紀檢監察干部的監督。 文章說,王岐山在今年兩會期間曾提出,“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中紀委決定成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便是要加強對檢監察干部的監督,“用鐵的紀律打造過硬隊伍”。 任建明分析,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是第一次,也是一個突破,終于把對監督機構的監督,透過制度反映出來,更能切合反腐敗工作的需要。 香港《大公報》指出,新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目的是打造一支可靠、廉潔的紀檢隊伍,這是推進反腐敗的首要基礎工作。 王文章也認為,增加監督室的目的就是增強辦案力量,也是近年來中紀委“拍蒼蠅、打老虎”的工作需要,特別是加強中紀委在地方的辦案力量,加強對省區市高級干部及腐敗問題的監督。整合后的中紀委內設機構更具有針對性及執行能力。 中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誰來監督監督者”一直是中紀委的空白。王岐山此前已在多個場合提及,要建立相關監督機制。此次建立的監督室是一個標志,開啟了內部監督的進程。“不過,這只是一個開端,在內部監督開啟后,仍要進行必要的外部監督,保證反腐機構的廉潔性。” 消息人士透露,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上任以來,內部整合一直得到其力主。從此次整合來看,強化懲治、強化辦案的“王岐山思路”顯露無疑。 |
相關閱讀:
- [ 03-18]中紀委再度擴充查案力量 首設機構監督自身
- [ 03-18]中紀委調整內設機構直面反腐
- [ 03-18]中紀委6大內設機構整合 新增監察室緊盯金融口
- [ 03-18]媒體釋疑中紀委發現“老虎”流程 反腐去神秘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