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新設組織部和宣傳部 減少內部服務部門
2014-03-18 11:29:31?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黃曉夏 |
分享到:
|
時隔中紀委監察室擴容僅8個月,昨天,中紀委監察部公布了最新機構改革方案,再增設2個紀檢監察室至12個。與此前中紀委監察室職能設置有所不同,此次為“金融口單位”專設監察室。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了最新的機構改革結果和內設機構職責。整合了6個內設機構:將辦公廳、監察綜合室整合為辦公廳;將黨風政風監督室(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執法和效能監督室整合為黨風政風監督室(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將預防腐敗室(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外事局整合為國際合作局(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 同時,新設3個內設機構:新設2個紀檢監察室;新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同時,在干部室基礎上組建了組織部;在宣傳教育室基礎上組建了宣傳部。 改革后,內設機構總數不變,還是原來的27個。其中負責聯系中央國家機關和國有大型企業的紀檢監察室由4個增至5個;負責聯系地方的紀檢監察室由6個增至7個。 整合后,第四監察室主要聯系金融口的單位等,第五監察室主要聯系國資委和央企等。 另據了解,中央紀委副書記、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張軍強調,要扎實開展常規巡視,從今年起巡視由每年2輪增至3輪。增設3個專項巡視組。 >>總體解讀 構建制度籠子下一步有望繼續深化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中紀委監察部機構的調整是加強公權力制約制度整體框架改革的組成部分。致力于建立法律制度的籠子,限制公權力,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他表示,觀察一年來反腐進程,對于權力之“籠”更為長遠的規劃,來自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探索實行官邸制”……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認為,此次機構改革是對于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的具體落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民眾對于制度反腐的期待。中紀委機構的改革也對其他機構和地方機構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兩位專家做出一致判斷,下一步紀檢監察體制的調整和改革會有更大的動作。 誰來監督紀委?此次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的設立即解決了自我監督領域機構設置的空白問題。 亮點1擴容 設監督室盯“自己人”彌補空白 本次改革新設了3個內設機構,包括2個紀檢監察室和1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 不久前,中紀委由8個監察室增至10個,截至2013年10月底,17個地方紀委也完成了相應擴編。為進一步轉變職能,調整內設機構,突出辦案業務,此次機構改革,中紀委監察部再新增2個紀檢監察室,是一年多以來中紀委對紀檢監察室的第二次“擴容”。 近年來,中紀委不斷強調,紀檢監察干部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事項做起,認真執行各項規定,自覺接受監督,發揮表率作用。盡管如此,還是有紀檢監察干部“知法”、“執法”并“違法”、“犯法”的事發生。 然而,隨著紀委地位的不斷強化,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也更加突出。此次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的設立即解決了自我監督領域機構設置的空白問題。 汪玉凱認為,紀檢監察干部 監督室的設立,是專門針對紀檢系統干部進行監督的機構,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他認為,從中紀委機構改革自身來講,在機構總量不變的大框架下,從部門功能上進行了調整。減少了中紀委內部的服務性部門,監察綜合室、執法效能監督室,增加了反腐敗專業部門的設置,如新設了兩個紀檢監察室。這就從力量上加強了監督監察,從機構上對此進行了保障。 可以將監察室職能劃分為經濟案件、社會案件、瀆職案件……從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等方面進行監督。 亮點2專業 細化分工盯上金融單位和央企 此次改革后,第四監察室主要聯系金融口的單位等,第五監察室主要聯系國資委和央企等。 此前,國資委、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糧食局、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66家機構統一由第一監察室管。中紀委內設機構此次整合,將主要涉及金融的領域集中到了一起。 李永忠分析認為,目前中紀委監察部監察室的設置是相對不科學的,仍按部門劃分特別是按地域劃分監察室的職責,這種做法仍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這種設置與目前干部專業化方向是不相符的,影響辦案人員專業化水平的發揮。 此次,第四監察室和第五監察室將較敏感的金融口單位和國資委及央企單獨切分出來,是對監察室今后專業化設置轉向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從監察室職能上來說,增加了按照行業來劃分的監察職能,對金融行業等領域的監察力度有所加強。李永忠認為,今后可以將監察室職能劃 分為經濟案件、社會案件、瀆職案件……從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等方面進行監督。 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認為,目前中國金融腐敗案高發多發,已一定程度影響中國經濟的健康運行,而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早年長期在金融行業工作,熟悉金融規律,他本人亦多次談及金融腐敗,有理由認為金融領域將成反腐重要戰場。 紀委作為黨內專門的監督機關,在同級黨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很難獨立負責地行使監督權。 亮點3人事 設組織部讓監察干部任免更獨立 本次改革在干部室基礎上組建了組織部、在宣傳教育室基礎上組建了宣傳部。 “組織部”負責紀檢監察系統領導班子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組織建設的綜合規劃、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設及紀檢監察系統干部培訓等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承辦有關干部人事工作。 李永忠認為,組織部的設立,從戰略上將是落實紀檢監察系統機構人員的領導上有很大的突破。紀委作為黨內專門的監督機關,在同級黨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很難獨立負責地行使監督權。同級紀委的書記只是同級黨委的常委,這實際上就使紀委的監督權受制于黨委的執行權。各級紀檢干部的配備、任免、調動,同級黨委的意見起主導作用,人員編制、財政經費、工作生活待遇等一系列問題主要由同級黨委、政府決定。上級紀委的領導,實際上主要是業務工作的指導,領 導的力度、作用相對較弱。這在客觀上導致了各級紀委很難監督同級黨委,特別是很難監督同級黨委的主要領導。 此外,中紀委組建宣傳部,主要組織協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宣傳教育以及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歸口管理機關承擔宣傳教育職能的單位;負責機關的新聞事務和有關網絡信息工作等。有學者認為,這利于中紀委監察部的“去神秘化”,走向公開透明。 整合成國際合作局主要是預防貪官、裸官外逃,加強國際間在反腐方面的合作力度。 亮點4合作 國際合作局有望遏制裸官外逃 此次機構將預防腐敗室(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外事局整合成了國際合作局(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按照職能設置,承擔國際交流與合作事宜和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的日常工作,組織《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實施工作,歸口管理機關外事工作等。 汪玉凱表示,將原有機構整合成“國際合作局”,主要是預防貪官、裸官外逃,加強國際間在反腐方面的合作力度。 李永忠也認為,國內裸官現象“盛行”、腐敗現象錯綜復雜等形勢很嚴峻,國際合作局的設立在此背景下尤為迫切,主要是借鑒國外經驗、與國外加強合作、落實國際反腐敗公約,對于裸官外逃現象打擊力度加大。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被合并的預防腐敗室和各地預防腐敗局的設立,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需要理順機構內部的關系才能達到更好的反腐敗效果。 >>記者觀察 制度反腐不斷推進 觀察近年的中國式反腐,除了嚴打“老虎蒼蠅”,在標本兼治的反腐“組合拳”中,制度反腐的新探索同樣有大動作。 去年5月和10月,中央先后兩輪對20個省區市和單位開展巡視工作。正式運行10年的巡視制度在今年得到強化和改進,巡視反腐起到了震懾作用。 隨后,面對近年來網絡反腐的民意期待,國內主要網站推出網絡舉報監督專區,國家信訪局全面開放網上投訴受理內容,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并設舉報專欄……此前相對閉塞的監督渠道在不斷豐富。 此外,審議通過懲防腐敗體系新的五年規劃,密集出臺會議費管理辦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等等,一年來的反腐制度體系建設,令公眾對“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的認識不斷豐富。 記者在跟專家訪談中體會最深刻的一點是,專家認為,對于權力之“籠”只會越來越牢固。在汪玉凱看來,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推進紀檢體制改革的信號,未來如何強化紀檢系統內部建設,有效整合反腐力量更加值得關注。在整體布局和深化改革方面,此次中紀委機構改革釋放出更加積極的信號。 |
相關閱讀:
- [ 03-18]中紀委再度擴充查案力量 首設機構監督自身
- [ 03-18]中紀委調整內設機構直面反腐
- [ 03-18]中紀委6大內設機構整合 新增監察室緊盯金融口
- [ 03-18]媒體釋疑中紀委發現“老虎”流程 反腐去神秘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