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想過:你的身體是一個軟件,需要不斷優化升級。如果將自然給予人類的人體機能看做是最基本的1.0系統,那么借助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自我改造,我們的身體正在邁向2.0時代——變得更高、更快、更強。 日前,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2014年有望實現的十大前沿技術,包括可穿戴電子設備產品、人體菌群療法、海水采礦技術、將電力儲存在電網上的技術、納米結構碳合物技術、納米線鋰電池技術、不依賴屏幕的顯示技術、針對癌癥和傳染病的RNA基因介入療法、自我量化分析預測技術和腦控電腦技術等十項技術。 十大前沿技術,六項關乎“人體工學”。最具現實感且呼之欲出的,要數可穿戴設備技術和自我量化分析預測技術。在經歷了2013年的全年發展,這一年它們更多意味著一個“體驗動詞”——通俗點說,做你的“數字保姆”。 互聯網、大數據、智能手機,新時代的“三大件”產品重塑你的人生時間線。作為今年即將大面積進入商業應用領域的科學技術,你的耳機可以檢測心率、你的外衣能夠追蹤你的動作、你的鞋底自動傳輸可記步數到你的手機里……是的,實現這一切不需要你做出任何改變。這些設備的體積極為小巧,裝有很多個傳感器和一套反饋系統,并將自身隱藏在強大的功能性外表之下,以便讓人們更好地接受。 如果把體驗感,向未來放遠半年的尺度,以上兩項技術的更多“美學技術”正在實驗室躍躍欲試。比如屏幕,如果按鍵代表著屏幕的過去、觸摸屏代表著現在,那么屏幕的未來是什么?答案就是無屏幕顯示技術。 不過,“無屏幕顯示技術”在2014年注定只是一個科普名詞。擺脫那些惱人又占用大量空間的物理設備,在空氣中就可以實現可視化數據交換,形成一個信息交互環境。這種無屏幕顯示技術尚處實驗室,但已經被諸如谷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大公司應用到了自己的廣告宣傳中,不過它最被看好的仍然是人體醫學領域:在心臟手術中,外科醫生完全可以通過在空中就看到病人的內臟情況,同時不用洗手就可以隨意地操作屏幕,開關、查找信息等等。 從《三體》到《阿凡達》,人類的科學想象一次次地獻給了意念控制。今年亦不例外,腦控電腦技術再次被寄予“有望實現”的厚望,它依然保持著一個科學嘆詞的姿態——要是能將人腦與電腦接駁,能讓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和計算機的0和1對應,“心有靈犀”這個夢想將看到了曙光!每一年,它一次次地刷新著我們對腦科學的感嘆:2012年,浙大科學家實現對猴子“意念”控制機械手指揮動作;2013年,全球首個人-人大腦界面研發成功;今年,又會有怎樣的大開眼界等待著我們? 而醫學領域的人體菌群療法、針對癌癥和傳染病的RNA基因介入療法,更像是一對兒科技形容詞,向人們描繪著人體健康的2.0時代技術。比如對抗生素的濫用,科學家已發現一萬多種微生物存在于人體的生態系統中,抗生素療法正在破壞腸道菌群平衡,由健康腸道菌群組成的新一代療法正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將有望改進現代醫療診治水平。而癌癥作為“眾病之王”,RNA基因介入療法長期以來被認為有能力治療傳統藥物療法無法提供幫助的疾病,或許將來有一天,心臟病發作之后,人們的心臟可以完全自愈。 在太陽能、頁巖氣等新能源尚未形成氣候前,這一年科學家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納米線鋰電池技術、將電力儲存在電網上的技術、納米結構碳合物技術和海水采礦技術。就像是一個個科技介詞,它們勾連著人類能源史的前世、今生和未來。以一輛新能源汽車為例,納米線鋰電池技術、將電力儲存在電網上的技術意味著電池完成一次快速充電就能夠循環放電數萬次,還比目前的鋰離子電池多釋放出30%到40%的電量;納米結構碳合物技術,則將使汽車的重量縮減10%,且安全系數更高。而將海水淡化后產生的濃縮鹽水視為提煉貴金屬的一種資源,富含有鋰、鎂、鈾等貴金屬以及鈉、鈣和鉀等普通金屬元素,則大大拓寬了人類利用資源的海洋視野。 就像我們使用電腦時希望它的功能更強大,而不斷地升級系統一樣,人類一直盼望自己能夠更快、更高、更強。也許以上這些前沿技術最快在五年內普及到我們生活的蛛絲馬跡中。絲毫不用懷疑,我們所處的時代,科學技術在全球大范圍的飛速發展,引領著一個與現在有著巨大差異的未來,人類為此將變得更加聰明健康。 本報記者 李月紅 |
相關閱讀:
- [ 07-19]緊跟行業前沿技術奔朗新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 07-13]百度工程師高校開課 傳授網絡前沿技術
- [ 05-10]歐盟評六大前沿技術涉多領域 目前仍處研究階段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