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利用其某銀行保安的身份,以幫助事主購買理財產品、完成存款任務等理由,分別騙取5人63萬余元,并揮霍一空,無力償還。法院判決其行為構成詐騙罪,處王某有期徒刑11年。本案受害人之一倪某認為,王某使用銀行的真實理財單據詐騙了自己34萬元,銀行負有管理過錯,現倪某將該銀行訴至法院,要求賠償人民幣34萬元。昨天上午,大興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銀行保安騙儲戶63萬 王某,42歲,河南葉縣人,初中文化程度,2009年開始擔任某銀行大興支行的保安員,主要負責在大廳維持秩序。守著一個運作金錢的機構,王某對其中存款、理財的知識和程序日漸熟悉,并有了自己的想法。 2012年7月,王某開始利用自己工作之便,以幫助事主購買理財產品、完成存款任務等理由,詐騙銀行客戶的錢財。截至去年1月,王某騙取了5人共63萬余元。 后事情敗露,王某被公訴。去年10月16日,法院對其詐騙一案開庭審理。庭上,王某交代,他先說服客戶購買理財產品,再從銀行柜臺拿到《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協議書》、《銀行基金業務申請表》等單據。給顧客辦理手續后的單據并沒有交給銀行。 保安錢輸光 儲戶告銀行 “騙來的錢都賭博了”,王某在去年庭審時說,被他騙的5人中只有兩人的7萬元錢退還了。對此,倪某等人怒不可遏,他們寫請愿書,認為王某利用老年人的心理特點騙取錢財,且無法退還,要求法院嚴懲。 最終,法院判決王某行為構成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但被他騙走揮霍的錢卻難以追回。被騙最多的倪某更是氣憤難當,79歲的她認為此案中,銀行也有過錯。 “王某是銀行聘用的保安,他有‘輔助性的在銀行大廳幫辦理業務的儲戶填寫單據’的職責”,倪某認為,銀行應該將協議書、申請表等重要空白理財憑證交專人統一保管,但王某卻申領了真實的單據。在此期間,銀行沒有及時核對、發現、收繳、制止。 倪某認為,銀行對王某使用真實理財單據進行詐騙負有管理過錯,應當賠償倪某蒙受的財產損失。倪某要求銀行賠償人民幣34萬元。 銀行:保安非工作人員 “除了國債的收款憑證屬于我行規定的重要理財憑證,《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協議書》和《銀行基金業務申請表》只是日常的理財單據,客戶可以隨取隨用,不需要特殊保管”,被告銀行方說,“另外,原告是主動自愿將自己存折、銀行卡、密碼、身份證等重要證件和信息交給保安王某的,而且王某是在其非工作時間,在原告家中而非銀行大廳幫原告辦理理財產品的。” “最初原告是在銀行取錢時認識保安王某的,理財單據也是從銀行拿的?!痹嬉蚰挲g問題沒有出庭昨天庭審,其代理律師說,“原告是一名老太太,在她的認知中,銀行的工作人員不會騙人,而且理財單據上還有銀行的公章。” 但銀行否認王某是其工作人員,“王某屬于保安公司,保安合同中規定其職責主要是安全保衛,并沒有幫助客戶填寫單據的任務,而且我行的理財和存款業務都需要到窗口辦理?!?/p> 此案昨天未宣判。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