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探訪看守所:監室里傳來瑯瑯讀書聲
2014-03-19 06:57? 徐雋?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日前,全國看守所實施新刑訴法專題研討會在大連召開,記者跟隨與會人員來到大連市看守所,實地探訪2800余名在押人員的人權保障狀況。 律師會見更加方便快捷 在提訊會見室,記者見到了59歲的民警吳玉波。這位在看守所工作了18年的老監管,每天奔波忙碌于5個樓層的8個監區,提解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高達200人次,有時大冬天身上都流汗,還不忘熱情地招呼著每一名來所會見的律師和提訊的辦案人員。老吳告訴記者,新刑訴法頒布實施后,市看守所改擴建了辦案提訊室、律師會見室,由原來的32個提訊、會見室增加到了64個,還在互聯網開通了大連監管場所律師會見預約平臺。遵循平等原則,律師會見和辦案訊問按先后到達時間依次安排,律師不必等候,就能立即會見在押人員。對全天連續工作的律師,看守所還免費提供午餐和午間休息室。 艾滋病人得到特殊照顧 早在幾年前,大連市看守所專門設立了艾滋病人羈押室,當年瞞著家人、主動請纓擔當艾滋病人羈押室管教的民警孫澤普,如今已是中隊長。在他的引領下,記者隔著鐵窗,面對面采訪了這里羈押的艾滋病犯罪嫌疑人。面色正常、微微發胖的吉某說,在這里生活上能得到特殊的照顧,每天都保證能吃上兩個雞蛋,身體不適還有病號飯,他入所3個月,身體胖了十幾斤。孫澤普還講述了這樣一件親歷的感人事:2013年8月,已判死刑緩期執行、身患艾滋病并發癥的在押人員唐某,持續高燒不退,所領導不惜財力、不遺余力,將其送至大連市傳染病醫院搶救,民警們連續一個月輪班晝夜監護,直至病情好轉穩定。 監室里傳來瑯瑯讀書聲 走進三樓的監區走廊,記者聽到未成年羈押室里傳來瑯瑯的讀書聲:“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管教呂仁正在對未成年在押人員進行國學教育。為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利,呂仁半路出家,當起了他們的專職教師,還專程到書店選購了通俗易懂的《弟子規》、《小學生學法律》、《社會主義榮辱觀》等連環畫讀本,自行編印了《心靈驛站》小冊子作為教材發給他們。除了每天教他們讀書識字,呂仁還開設了道德法律課程,并布置每天臨摹抄寫《千字文》的書寫作業。自2013年初,看守所與團市委青教辦聯系協商,簽訂了為未成年在押人員實施法律援助的協議。目前,已成功為6名未成年在押人員實施了法律援助。 臨終探望定格人文關懷 瀏覽看守所監區走廊文化展,有這樣一幅照片令人震撼:2013年12月,在押人員陳某的妻子身患癌癥已至晚期,彌留之際期盼與丈夫見最后一面。可陳某因涉嫌經濟犯罪,正在看守所羈押。就在一家人絕望無奈之際,陳某及時趕到醫院探望妻子,沒有身著囚服相見,而是手捧鮮花相送;沒有全副武裝押解,只有便衣警察關懷陪伴…… 看守所對在押人員的人文關懷,就定格在這特事特批在押人員出所探望臨終親人的場景中。 讓每一名死刑犯有尊嚴離開 走進看守所女子大隊,管教陳淑華向記者講述了一名死刑犯的變化。“這名女犯因故意殺人罪被終審判處死刑。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她經常在監室里吵鬧耍橫。我多次找她談心,勸說她要坦然面對自己釀成的苦果,即使離開這個世界也要體體面面走好人生最后一程。幾次交談后,她逐漸改變了為人處事方式,開始注重梳妝儀表,與同監室在押人員交往也變得彬彬有禮。”執行死刑前,沒有家人會見送新衣,陳淑華就掏錢為她購置了嶄新的紅秋衣、紅秋褲,還有紅襪子,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送出監區。離別時,這名死刑犯竟一下子跪在陳淑華腳下,嗚咽地說:“此生如果早些遇到你,我就不會有今天,來生我一定要好好活出樣來……”本報記者 徐雋 |
相關閱讀:
- [ 03-18]人民日報:農村土地流轉不能跑偏了
- [ 03-18]人民日報評論員:改革決策取決于人民利益
- [ 03-18]人民日報:一線房價漲幅收窄 二線以下將會調整
- [ 03-18]人民日報:對黨員干部“松”是害,“嚴”是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