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記者披露馬航事件報道幕后故事
2014-03-19 16:24? 陶韻西 王崗 楊錚?來源:法制晚報 責任編輯:林晨 邱淑群 |
分享到:
|
從持假護照登機涉恐可能性被排查,到遭劫機猜測讓官方承認,馬來西亞“否認再承認”的擠牙膏式信息發布,倒讓媒體扮演起偵探福爾摩斯。 而《法制晚報》記者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統計發現,此次馬航MH370客機失聯,美英兩國媒體成了情報先鋒,近九成關于事件進展的關鍵信息都是由這兩國媒體發布。其中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成為爆料的三甲,報道的猛料分別占到所有重大新聞的27%、14%、18%。 此外,美國官員則成了媒體的最主要消息源,來自馬來西亞官員的“內幕”位居第二位。 今日,曾刊文質疑馬來西亞軍方早就注意到失聯客機異常的《紐約時報》記者布萊德肖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自己的消息源并沒有別人想象得那么多,平日多是匯總官員和媒體的說法,找出漏洞。 “這就像拼圖,一塊一塊信息拼湊起來,總有一天,真相會顯露出來。”布萊德肖稱。 如何搜情報? 挖掘猛料 靠技術人員 馬航客機失聯的十余天,就在馬來西亞官方對信息的嚴重不透明和媒體不斷地挖掘中漸漸明晰,而記者發現,此次媒體發掘新聞的希望更多寄托在專業技術人士身上。 《華爾街日報》12日曝出飛機發動機在失聯后又工作了數小時的消息。這意味著搜救范圍可能需要擴大或者轉移。消息源是失聯飛機的發動機制造商羅爾斯·羅伊斯。盡管馬方照例否認,但最終消息被證實。 同樣,該報13日還從技術上分析了飛機為何失聯,結論是應答設備可能被人為關閉,飛機改變航線是因為有人在飛行管理系統(FMS)中輸入了新的數據。這些消息之后同樣被證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更是用飛行模擬器模擬MH370航班失聯后的飛行軌跡,試圖尋找飛機的蹤跡。 不過,外媒稱,在這方面,美國媒體確實近水樓臺先得月。失聯的波音777客機由美國制造,協助調查的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NTSB)有豐富的航空事故調查經驗,全球海事救援衛星系統則包括大量美國衛星。 |
相關閱讀:
- [ 03-19]路透:馬航失聯客機最有可能飛往南印度洋方向
- [ 03-19]美媒:馬航失聯客機轉向12分鐘后才最后通話
- [ 03-19]巴基斯坦承諾盡一切可能協助馬方搜尋客機
- [ 03-19]馬航客機搜尋擴至空前區域 馬來西亞防長遭記者質問
- [ 03-19]馬爾代夫說當地雷達未發現過疑似馬航客機
- [ 03-19]馬航關鍵信息多由美國與西媒披露凸顯馬來力不從心
- [ 03-19]馬爾代夫稱當地雷達未發現疑似失聯客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