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網友互動盤點:“習粉”追隨求關注
2014-03-20 06:44? ?來源:大河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3月17日下午,在蘭考走訪的習近平離開村民張景枝老人家時,讓老人不要送。看到老人執意要送,習近平扶起老人,攜手走到院外。 閱讀提示| 一年前的3月17日,他第一次以國家主席的身份在北京闡述“中國夢”。 一年后的3月17日,他到蘭考調研,用焦裕祿精神為“中國夢”注入正能量。 當天,網友“小道妹子”爆出習近平總書記行蹤后,中國目光迅速聚焦河南、開封、蘭考。 兩天時間,習習清風撲面來。一首《念奴嬌》,直抒胸臆;一顆花生,暖了百姓心;一碗河南燴面,惹得全國網友紛紛“求代言”…… 他是強力推進改革和反腐的“硬漢”,也是和你我一樣共享平民美食的“大大”。他常提老人、孩子和家,他感嘆“時間去哪兒了”,他提醒黨員干部“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 暖心話、低調行、熱互動,爽爽新風,大步“追夢”。 言 愛說老人、孩子和家 他的話總能引起百姓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來蘭考,這是5年來的第二次。上一次,是2009年4月初。 “學習焦裕祿時我上初中,當時政治課老師讀報,讀著讀著我們也流淚了?!?月17日,習近平在焦裕祿干部學院和蘭考縣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培訓班學員座談時,把自身的真情實感與大家分享。 在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他還念了自己當福州市委書記時追思焦裕祿所填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并表示:“這首詞直抒了我的胸臆”。 事實上,這種出口就能得到百姓共鳴的習式話語,從“中國夢”的闡述時,就已經開始了。在去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說,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對此,網友@橙子寓言說,習總書記說的話,總能引起我們的心理共鳴。 與民眾交流時,習近平的話語中總是會出現“老人”、“孩子”、“家”這樣的字眼;在講話座談時,他也總是語調平和有力,并不刻意停頓或拉長音調等待掌聲。 習近平總留意百姓在“追”什么。2月7日在接受俄羅斯記者采訪時,習近平引用了春晚走紅的一首歌曲《時間去哪兒了》,提到“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點贊聲紛至沓來。 在強力推進反腐工作中,他的表述是“蒼蠅、老虎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他說批評和自我批評要有“辣味”,讓每個黨員干部都能“紅紅臉、出出汗”;他談作風建設時,他對黨員干部要求細致到生活層面:“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p> 去年12月,中央黨校《學習時報》曾發文稱,習近平的話語既如長輩,又似鄰家兄長,讓人如沐春風,心有所動。 |
相關閱讀:
- [ 03-19]習近平會見新西蘭總理約翰·基
- [ 03-19]習近平朗誦追思焦裕祿詞:直抒了我的胸臆
- [ 03-19]習近平:黨員要把焦裕祿精神作鏡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