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六部委負責人昨天在國新辦發布會解答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相關問題。 公安部副部長表示,普通勞動者落戶北上廣“希望是有的”,但選擇中小城市較現實。此外,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正在修改完善,將盡快報批。 落戶北上廣,希望是有的,但是這個希望不會像其他大城市,尤其不會像中小城市那么大。要盡快實現自己的城市夢,中小城市比較現實。——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談落戶 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像釘釘子一樣將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各項任務一錘一錘敲到實處,哪怕是爬坡過坎,也要攻堅克難。——人社部副部長楊志明談公共服務 既然都樂業了,政府要想辦法實現他們的安居問題。如果沒有安居,他住不下,留不下的話,樂業也就是幾天的事,樂不長久。——住建部副部長齊驥談安居 戶口 落戶北上廣“需要耐心” 據統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些年流動人口在不斷增加。 “這些城市資源環境的壓力太大,確實需要減負”,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戶籍政策與規劃配套,這些特大城市的人口規模要嚴格控制,要堅持從緊,這一政策是中國國情決定的。 這是否意味著長期在北上廣打工者就沒有落戶的希望了?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回答京華時報記者提問時說,“我認為希望是有的,但是這個希望不會像其他大城市,尤其不會像中小城市那么大”。 黃明提到,今年“兩會”京滬等特大城市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城市功能要科學定位、適當疏散,轉移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化人口結構,因此嚴控人口不僅是戶籍政策,也要綜合考慮,多種措施,引導人口有進有出,使人口結構更科學合理,有利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黃明還指出,特大城市要改革完善戶籍制度,通過積分制的辦法,階梯式的通道進行落戶,合理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如果要盡快實現城市夢,中小城市比較現實。如果要選擇特大城市,既要積極創造條件,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足夠的耐心”。 土地 新用地指標“逐步減少” 有記者問:新型城鎮化是否會引起新一輪“圈地運動”?在增加城市新的土地供給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之間如何平衡?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介紹,當下正會同有關部門探索經濟社會發展、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多規合一”的試點,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王世元表示,將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重點控制東部地區,尤其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城市群的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在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將建立存量建設用地的退出機制,包括城鎮工業用地、農村的宅基地以及其他建設用地,要有鼓勵和激勵的退出機制。 王世元介紹,此外還將慎重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城市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當前國土資源部正會同相關部委研究制定改革總體方案和試點方案,包括國有土地怎么深化改革,擴大使用范圍。 公共服務 未落戶可享“基本服務” 規劃提出要推動約1億人落戶城鎮。黃明稱,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目前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將盡快報黨中央、國務院審批。最近公安部會同國家統計局經研究預測,認為1億左右人落戶城鎮符合實際,也切實可行,但這主要依靠城鎮化建設發展來實現,并要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 如何確保這部分農民工在城市享受“同等待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指出,要實現兩個基本轉變,一是使大多數農民工成長為現代產業技術工人,二是使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民工轉為新市民,同時要讓他們“十有”:進城有工作,上崗有培訓,勞動有合同,報酬有保障,參保有辦法,維權有渠道,住宿有改善,生活有文化,子女有教育,發展有目標。 “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像釘釘子一樣將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各項任務一錘一錘敲到實處,哪怕是爬坡過坎,也要攻堅克難”,楊志明昨天表示,將使更多農民工通過提高技能增加收入,通過在城鎮落戶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即使未落戶的,也要逐步享受基本公共服務”。 住房 建住房系統“還需時間” 就備受關注的“個人住房信息聯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介紹,去年國務院在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中提到要在“十二五”末設區城市基本實現全國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 齊驥介紹,住建部第一期提出要求40個重點城市在2012年年底建成本城市的數字化住房個人信息系統,進而將這40個城市與住建部聯網,去年上半年已基本實現。 齊驥稱,個人住房信息系統不是以家庭為單位,是以個人為單位,與公安部的家庭戶籍系統聯系起來“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且信息系統自動記錄下的是交易增量,之前的存量房信息要將紙介的房產檔案錄入到信息系統中,這一步很多城市已做完,但正在建立信息系統的其他設區城市和廣大縣級城市“恐怕還沒有啟動”。 此外,如何確保農民工在城里能夠買得起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坦言,針對既不屬于保障對象又買不起商品房的“夾心層”群體,要建設供應政策性商品住房,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即在一定時期內實行政府和購房者共有產權。 就業 扶持農民工“成為城歸” 有專家認為城鎮化的核心是創造更多的就業,城鎮化的過程是動態滿足中國新增勞動力更好就業需要的過程。 楊志明表示,中國特色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具有就業帶動、保留地權、漸進落戶的特點,農民工就業主要是引導有序外出就業、鼓勵就地就近就業、扶持返鄉創業。 楊志明指出,當前農民工就業招工兩難的情況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反映農民工中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性,因此將加大農民工技能培訓力度,解決技工短板問題,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農民工就業需求持續增長的問題,并且扶持有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讓他們成為“城歸”。 京華時報記者商西京華時報制圖何將 |
相關閱讀:
- [03-10] 人社部:將適時推進公務員調薪
- [03-10] 人社部: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已有時間表
- [03-19] 人社部副部長:農民工正由無限供給變為有限供給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