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旗幟周刊》3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像俄羅斯 美國的外交政策應反映這一點所有目光近來一直聚焦于一個政權——它不滿冷戰后現狀、堅信地緣政治上以自我為中心的秩序、懷有長期安全擔憂。這說的是哪個國家?在俄羅斯侵入克里米亞前,答案明顯是中國。如今隨著俄成為頭號修正主義國家,中國退居次席。 中國當然不是俄羅斯。但兩國雖有眾多不同,相似之處也不應被忽視。自蘇聯解體以來,莫斯科一直不愿接受俄作為有核武的中等強國的地位。普京稱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而中共熱衷于談論西方列強和日本令中國從亞洲第一強國淪為弱國的“屈辱世紀”。讓中國重返亞洲之巔的應有位置是北京的一個中心目標。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有關正確秩序的歷史觀正推動著旨在轉變地區和全球力量平衡的政策。這兩國的安全領導人堅信,國際政治是零和博弈。北京喜歡講“雙贏”,但連它向華盛頓提出的“新型大國關系”似乎都意味中國想一帆風順地成為世界霸主。 意識形態、冤屈感及對權力的精心算計,驅動著莫斯科和北京。同樣,兩國都擔心各自海上航線的安全。中國經濟依賴海外能源和海上貿易,而控制印度洋和亞太海上運輸線的是美國。北京進行海軍現代化和擴大亞洲近海領土,就是為應對這個現實。 重要問題不是俄羅斯為何如此咄咄逼人,而是中國為何沒有。兩國的國內政治差異給出答案關鍵。俄羅斯是弱國,卻有強人當政。而中國雖是強國,但并無強人當政。中國如今仍是相對謹慎、尋求共識的國家。 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必須接受,俄中仍是修正主義國家,其特征是傲慢與不安全感的組合。這種政治上的不安全感,源于地理條件和美國的長盛不衰。俄羅斯人和中國人都認為,自己的未來不應被置之不理。 北京正密切注視著美國的決心和信譽。中國領導人如今一定在問:冷戰后的歐洲秩序是不是現在可以改變了?有沒有至少值得試探的美國紅線?北京能創下先例,采取行動“保護”海外華人嗎?離間美國及其亞洲盟友,特別是日韓,中國還能做更多嗎? 美國應主動采取行動,確保針對北京這些問題的答案全是否定。雖然應對俄羅斯,目前美國選項有限,但在亞洲,華盛頓仍可避免造成既成事實。中國的國力和地位會不斷上升,所以華盛頓需要不懈的戰略加之不懈的執行,確保中國周邊都是與美結盟的強大國家。(作者丹·布魯門撒爾等,喬恒譯) |
相關閱讀:
- [ 03-19]抗戰遺跡申遺刻不容緩
- [ 03-18]“中美扶愛基金”成立:社會力量聚焦“摔倒了扶不扶”問題
- [ 03-18]中美元首將在荷蘭核安全峰會期間會晤
- [ 03-17]美媒:美軍研究中國海上“魯莽”維權策略
- [ 03-15]博卡斯為抵京“熱身” 美方對其新角色抱完全信心
- [ 03-14]上海交大密西根學院今獲國際教育最高榮譽獎
- [ 03-14]中美應建立富有“質感”的新型大國關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