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元”收入哪兒去了? 早前有媒體報道稱,按照廣州市物價局公布的截至2013年11月該市共3.5萬個路內停車位計算,路內停車場經營者每年上繳財政的資金約為2億元。于是市民、網友都很關切:“2億多元都到哪里去了?” 為追尋資金的流向,記者求證于負責路邊停車場管理的廣州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共有機動車250萬輛,其中中小客車約180萬輛,而停車泊位總數卻只有64萬個,包括番禺在內,全市路邊咪表停車泊位只有1萬多個,按一類咪表每年上繳財政2800元算,甚至非中心城區也算入,咪表收入總數也不可能超過2800萬元。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2月廣州市兩會上,廣州市財政局就正式向兩會代表以及媒體公布,廣州市的道路自動收費停車泊位經營權實行招標出讓,經營權出讓收入全額上繳財政,實行“收支兩條線”。2013年,廣州市本級道路自動收費停車泊位經營出讓權收入為1346.89萬元。 記者分別采訪了廣州僅有的兩家咪表公司的老總。廣州德生咪表管理有限公司莫總說,實際要向市財政交錢,即要招標的只是老六區的咪表,該公司約2400個左右。廣州電子泊車管理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林總介紹,該公司有3000多個咪表是從城投那招投標來的,要交經營權出讓費。 “兩家公司繳費的咪表加起來6000個左右,所以明顯是市財政的1346.89萬元更可信。”林總表示,希望有關權威部門能發布最權威的數據,讓聽證代表提出正確的意見,完善聽證方案。 廣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也對此回應,廣州的咪表車位道路經營權使用費每年收入都差不多,由于這筆錢不是專款專用,收入以后直接進入財政大盤子,納入一般財政收入,與其他收入一起統籌使用,所以很難回答錢“用到哪里去了”。 韓志鵬表示,雖然政府公布了一些數據,但問題是沒有真正的獨立核算。按照目前收支辦法,停車費收入放在一個大盤子里,而支出并沒有單獨列出,因而無法得知實際去向。“建議把停車費收支進行獨立核算,并進行審計,讓專家和市民進行監督,這筆錢還應該專門用于反哺改善交通。” “要漲價就先給出調研數據,要聽證就先摸清家底。”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說。廣東商學院原副院長徐印洲也表示,如果停車場要漲價,政府部門必須同時說明多出的錢有什么用,讓老百姓了解多收的資金花在哪里,讓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真正獲得實惠。 “治堵”還是“致堵”? 舉著治堵的大旗大幅漲價,能否起到緩解交通擁堵的作用?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廣州等大城市交通擁堵越來越成為嚴重的問題,各地也都出臺了不少措施,但多數收效甚微。 曹志偉表示,由于公共停車場的財政投入資金不足,道路面積和交通設施的供求矛盾日益凸顯并在不斷擴大。而室內停車場收費指導價不合理,投資企業建設積極性不高,造成室內停車場供不應求。 據統計,目前廣州機動車保有量約248.1萬輛,在冊停車位僅約62.9萬個,停車位早已成為剛需。一輛車平均有70%以上的時間處于停車狀態。停車難、行車難,互為影響。停車難問題,已造成大量的占用道路資源停車和在道路上徘徊等停車,更成為阻塞交通、影響通行的重要原因。 “目前政府管制價格,后果就是發展商和投資商都不愿意去花大價錢去建停車場,造成全市停車難,停車位供應嚴重不足。”曹志偉說,與公共停車相比,路邊占道的咪表停車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甚至“無本生利”。其僅需辦理《臨時占道證明》、《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等證件即可開展經營,甚至不少是證照不全就“劃地為王”收費;另一方面,路邊占道咪表停車的指導收費為10元/小時,是商住室內停車場指導收費價格的四倍。巨大的利益和低成本、無風險的經營,推動了路邊占道停車場如雨后春筍般在市政道路、內街、小區路上“蓬勃”地發展,給廣州交通“添堵”。 曹志偉表示:“在這兩套方案中,咪表停車費均大漲,相當于鼓勵公司霸住更多的道路資源建停車位,反而堵塞了交通。” 曹志偉建議,政府應該大力支持公共停車場建設,利用社會力量增設停車位以及將停車場收費調整為差別性收費,以調節停車需求。 “治理城市交通擁堵是個系統工程,依靠單一的政策來‘根治’城市交通治堵,這種想法不切合實際。”有學者表示,政府應該做好配套措施,否則僅靠漲價難以達到治堵效果。 |
相關閱讀:
- [ 03-20]評:“大漲停車費”治堵難逃“懶政”之嫌
- [ 03-20]政府就別操心如何收停車費了
- [ 03-19]先改善交通環境再漲停車費如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