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首相贊習近平:中國選擇了一位優秀領導人
2014-03-22 07:04:1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 中國和歐洲又一次互動,牽動世界的目光。 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訪問,將如何為新形勢下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指明方向,賦予新的戰略內涵? 3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洲之旅拉開帷幕。 “歐中共同擁有一個實現和平、公正、繁榮世界的夢”;“歐中在各自發展道路上要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中國保持發展勢頭,對歐洲很重要”…… 理性睿智的歐洲人,擁有大局觀和格局意識,同時也善于透過領袖的氣質和風采來認識一個國家。 “荷蘭擁有1700萬人口,而中國有13億。”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荷蘭首相呂特不由自主地對比了自己的國家和中國人口數量的巨大差異。話鋒一轉,他由衷地感嘆道:“中國選擇了一位優秀領導人!只有習近平主席這樣的優秀領導人,才能治理好這么大一個國家,成功解決好國內外各種問題。” “那天是星期五,天氣非常好。我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和習近平主席進行了深入交談。話題涉及的領域很廣泛。習近平主席視野開闊,高瞻遠矚,同時又十分熟悉具體情況。”呂特首相愉快地回憶起去年11月同習近平主席的會面。 他動情地說:“我們建立了親密的個人友誼。習近平主席是一個讓人想同他打交道、同他合作的人。我非常期待習近平主席對我們國家的訪問。” 期待,同樣是德國前駐華大使、寶馬基金會主席施明賢的心情。幾天前,這位對中國懷有美好感情的老朋友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回憶起2009年全程陪同習近平訪問德國的感受,施明賢說:“習近平沉靜、專注、智慧,令人折服。他是能給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作為“中國通”,施明賢一直關注著有關習近平主席的報道。他說:“從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后的一系列講話中可以看出,他深知中國面臨的挑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正拿出勇氣,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一定能給世界帶來更加美好的前景。習近平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領導人。” 在歐洲人心目中,優秀領導人都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是博學之士。 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物理學博士出身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時,借用“牛頓力學三定律”闡釋對發展中德關系的看法。牢牢把握合作“慣性”、通過務實合作提升“加速度”、減少兩國關系發展的“反作用力”等精辟論述,令不少德國人贊嘆不已。 德國漢學家、翻譯家高立希由衷地對本報記者說:“有關文化交流和融合,習近平主席有著深刻的思考。在他看來,向德國和歐洲人民介紹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將促進德中、歐中交流與合作,增進彼此了解和信任。” 在歐洲人心目中,優秀領導人不僅有深邃的歷史眼光,更具有務實地處理各種復雜關系的卓越才能。 50年前,中法正式建交。法國也是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 “習近平主席強調歷史與現實的協調結合。他非常熟悉法中友好關系的歷史,也格外重視法中關系的發展前景。我想,這一點同樣會在本次對法國的國事訪問中體現出來。”法國參議院副議長、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對本報記者說。 拉法蘭指出:“習近平主席是從基層一步步走上最高領導崗位的,他了解民意,知道社會期待什么。他選擇的國家戰略目標非常清晰,全面深化改革符合中國實際。” 務實,也是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化學系教授凱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對習近平的深刻印象。 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同外國專家座談時,懇請外國專家為中國建設發展提建議。 科瑟—赫英郝斯教授回憶道:“習近平非常認真地聽專家發言,并做了筆記,而且在隨后的講話中對專家提到的重要問題一一回應。他給我的感覺是務實嚴謹。這也許跟他的學習專業有關,而這一點對解決中國這么大一個國家面臨的問題將會有很大幫助。” 在歐洲人心目中,優秀領導人天生具備樸實、真誠的魅力,同時又平易近人。 習近平親切的笑容和真誠的話語,令許多朋友難以忘懷。 2009年布魯塞爾美術宮舉行的“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上,習近平是藝術節工作人員歐陽然眼中“親切”的家鄉人,“藝術節的許多布展工作我都參加了,習近平親自出席藝術節開幕式,并參觀藝術節展覽,我感到非常自豪。” 2009年,習近平訪問比利時魯汶大學時,向魯汶大學校長贈送電子書庫,還與漢學系學生親切交談,現場氣氛熱烈。在該校漢語系教授尼古拉斯·斯坦德特眼中,習近平是“非常友好,平易近人”的貴客。 對于德國拜耳集團麥克·柯尼希來說,習近平是一位對中國足球充滿信心的“足球愛好者”。麥克·柯尼希對本報記者說:“我們送給習近平一只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比賽用球和一件勒沃庫森足球隊隊服作為紀念品。他很喜歡這兩件紀念品。” 歐盟委員會教育、文化、語言多樣性及青年事務委員瓦西利烏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難掩即將結識習近平主席的興奮之情。 “我將前往機場迎接習近平主席。這是中國國家主席對歐盟機構的首次正式訪問,對歐盟—中國關系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本報駐外記者劉仲華、黃發紅、鄭紅、王芳、劉歌,本報記者侯露露、杜尚澤、趙成) |
相關閱讀:
- [ 03-21]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30周年
- [ 03-21]福州社會各界對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蘭考反響強烈
- [ 03-21]福建高院舉辦全省法院院長研討班 學習貫徹習近平講話
- [ 03-21]習近平與澳總理通電話 各方赴疑似海域搜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