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東省紀委首次舉行網絡訪談,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省預防腐敗局局長鐘世堅作客南粵清風網,在線詳解了近期省紀委省監察廳的機構調整。省紀委省監察廳此輪機構調整撤銷了監察綜合室,新增了第五、第六紀檢監察室和信息技術保障室,紀檢監察室由原來4個增至現在的6個,旨在進一步加強辦案力量。 據悉,2014年1至2月,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606件,其中廳級干部16件16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32人;移送司法機關97人。 文/記者林洪浩、湯南 通訊員粵紀宣 機構調整:新增兩個紀檢監察室和信息技術保障室 此次省紀委省監察廳的機構調整從十八大召開后就開始醞釀,去年12月下旬順利完成。“主要是優化機構與整合資源,撤銷監察綜合室,新增了第五、第六紀檢監察室和信息技術保障室。通過這些調整,減少了職能交叉,加強了監督和辦案力量”,鐘世堅說。 經過調整后,省紀委監察廳目前共設有辦公廳、預防腐敗室、政策法規研究室、黨風政風監督室、執法和效能監督室、第一至第六紀檢監察室、案件監督管理室、案件審理室、信訪室(舉報中心)、宣傳教育室、信息技術保障室、干部室共計17個廳(室)和機關黨委辦公室、干部監督辦公室。 鐘世堅介紹,本次調整將原來的“黨風廉政建設室”和“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室”合并成“黨風政風監督室”。將原來的“執法監察室”和“效能監察室”合并成立新的“執法和效能監督室”。 其中,黨風政風監督室的主要職能是監督檢查黨內監督、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制度規定的執行情況;負責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有關工作;組織協調規范津貼補貼等。執法和效能監督室主要職能是:調查處理特別重大事故事件涉及的違紀違法行為;監督檢查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規定的執行情況,查處、督辦黨政領導干部應當問責的事項;指導和推進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相關工作等。 除新增2個紀檢監察室,省紀委監察廳還相應調整了紀檢監察室的職責和分工,以突出查辦案件職能,加大懲治腐敗力度。 科室分工:第六紀檢監察室專盯科教文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專門將科教文衛等部門及其系統專門抽出來,由六室負責,這一變化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鐘世堅回應稱,以前被人們認為是清水衙門的科教文衛領域,也在滋生蔓延著一些帶有行業特點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如衛生領域的商業賄賂、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和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教育領域的中小學教育亂收費、大學基建工程腐敗、科研腐敗和學術造假等違法違紀行為,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2013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科教文衛系統案件查處情況是:科技系統22人、教育系統251人、文化系統30人、衛生系統294人,合共597人。 鐘世堅說,這次機構調整把科教文衛等部門專門抽出來,就是要增強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針對科教文衛等部門下屬事業單位較多、職能定位模糊、管理體制不順、職能繁雜、監督不到位的現象,下大力氣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 查案力度:今年前兩月全省查處縣處級干部94人 鐘世堅介紹,2013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62065件(次),初步核實線索15809件,新立案件7291件7596人,其中地廳級干部38人、縣處級干部423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316人,移送司法機關625人。2013年查辦案件呈現出“一降三升”的特點,即在信訪舉報數同比下降19.2%的情況下,初核實數、立案數、處分數分別同比上升86.9%、5.5%、10.3%,主要指標絕對數量均創10年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1至2月,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8477件(次);初核線索1972件;立案1606件,其中廳級干部16件16人,縣處級干部92件94人;結案1019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32人;移送司法機關97人。 巡視工作:力爭5年內實現巡視工作“全覆蓋” 鐘世堅介紹,2013年,省委巡視機構分三批完成了對50個縣(市、區)巡視,并對29個地方和省直單位進行了回訪。省委巡視組在巡視中共發現并移交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線索155件;向有關方面提出建議341條;紀檢監察機關根據巡視移交線索共立案調查13人。 省紀委力爭5年內實現對全省市、縣和省直部門、省屬企事業單位巡視一遍。還要針對突出問題,通過“小隊伍、多批次、高頻率”的方式積極穩妥地開展專項巡視。 監督紀委:新設干部監督室監督紀檢監察干部 “紀委監督別人,那誰來監督紀委?”對網友的提問,鐘世堅指出,盡管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總體是好的,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當前也有個別紀檢干部有法不依,執紀不嚴,甚至以權謀私,腐敗墮落,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此前出臺的《廣東省紀檢監察干部行為規范》以及這次新成立的干部監督室,都是為了開展自身監督、接受外界監督。干部監督辦公室主要對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在工作上是否落實到位,紀檢監察干部是否依紀依法履行職責,是否存在違紀違法現象實施監督和查辦。 鐘世堅表示,群眾可以通過來信、來訪的方式反映廣東紀檢監察干部的問題。省紀委監察廳的網絡信訪平臺以及新開通的“南粵清風網”都為公眾提供了網絡信訪的渠道,歡迎社會各界的建言和監督。 |
相關閱讀:
- [ 03-20]紅顏并非禍水,落馬皆因貪欲
- [ 03-19]中移動河北公司三人被查 5年已17人落馬
- [ 03-18]四川南充副市長鄒平落馬 最后公開露面是3月4日
- [ 03-17]多地環保官員“落馬”背后:環境問責高峰悄然來臨
- [ 03-13]南非大選政黨注冊結束:囚犯黨落馬 黑幫黨突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