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與文學的烏托邦精神 到中國目前為止,金庸依然是讀得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同時也是一位爭議很大的作家。金庸的小說創造了一個“成人的童話”,也呼應了一種文學的烏托邦精神。首先,他寫出了一種超越現實的可能性,使他筆下的“江湖”,成了現代人的精神避難所,也使那些在單一的現實中生活的讀者,多經歷了一種快意、忘我的紙上人生。其次,他召喚了一種英雄哲學,尤其是那些孤獨的英雄,往往以個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國家之間的干戈。這種英雄氣概,正是烏托邦精神。 從金庸的小說看文學與精神烏托邦的關系,我們就知道,文學也是一門學問——人生的學問、生命的學問。金庸把這種人生的學問充分通俗化,由此創造了一個后人難以超越的文學奇跡。 如何評價金庸小說 曾有學者指出,判斷一個作家的作品有沒有大眾影響力,有沒有持久的生命力,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看他所創造的人物、語言有沒有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我們說一個人像林黛玉,意思就是指她多愁善感,而不需特別注釋說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人物。 據說,金庸的《笑傲江湖》在許多東南亞國家連載時,甚至當時一些東南亞國家議會競選,議員爭辯時直接就說你這個人是岳不群,或者是左冷禪。不少人平時也說,你這人像韋小寶,或者某某人和某某人“華山論劍”,說這話時,既不需要解釋韋小寶、岳不群是誰,也不用解釋“華山論劍”是什么意思,這表明金庸小說所創造的人物和語言,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金庸小說還稱得上在另外一種路徑上創造了中國文學某種不凡的高度和影響力。比較金庸同時代的其他作家,你就會發現,金庸在當時的武俠小說中所顯露出來的自由主義精神,是多么難得。 金庸的小說創作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比如《射雕英雄傳》中,郭靖為歐陽鋒的蛤蟆功所傷,在牛家村的暗室里面呆了七天七夜,每時每刻都驚心動魄。金庸說,這種寫法是受到了西方戲劇的影響。戲劇的特點就是在非常有限的舞臺上,要把人生的各種沖突、各樣的人安排上來,這種敘事方法,是中國傳統小說所匱乏的。 同時,金庸還傳承了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金庸小說在語言上頗具古白話小說的神韻。他不僅長于講故事,在構造情節、塑造人物,并追索生命的價值方面,他都是具有較高文學修養的。不能因為他的小說通俗,就否認他寫作中把通俗小說雅化的努力。金庸的雅俗共賞不該成為他的弱點,他是真正走通了一條創造性與大眾性相融合的寫作路子。 |
相關閱讀:
- [ 04-04]張紀中批于正侮辱金庸小說(組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