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搜救10多噸物資吊艙面 科學家主動留船
2014-03-22 18:01? 張建松?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黃曉夏 |
分享到:
|
為了火速前往搜尋馬航370失聯客機,21日,“雪龍”號上的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在澳大利亞人員配合下,僅用了8個多小時就完成了進港補給、隊員疏散、人員進出關、出港等一系列復雜繁瑣工作。這背后也涌現了很多感人故事。 21日,是中國南極考察歷史上船舶進出港最高效、最短暫的一天,也是“雪龍”號船長王建忠最忙碌的一天。從當天凌晨開始他幾乎沒有休息,一個個聯系供應商增加物資補給,緊急聯系船務代理更改出港日期。70多名隊員下船出關、澳方移民局、海關、檢驗檢疫局均需辦理復雜手續。 “這些手續正常辦理的速度很慢,非常感謝澳方港口人員的大力支持,給我們特事特辦,”王建忠說,“一家澳大利亞的商店,聽說雪龍號要購買一批望遠鏡搜尋馬航失聯客機的時候,主動降低了價格?!?/p> 在弗里曼特爾碼頭,為了趕時間,十幾噸蔬菜水果等補給物資直接從船舷邊吊到了艙面。當“雪龍”號啟程以后,中國第30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劉順林、副領隊徐挺帶領隊員,從船上艙面到冷凍庫房排成長隊,通過接力,大家用雙手將十幾噸物資搬到冷庫里。他們一直忙到深夜。汗水濕透了衣衫,又被冰涼的海風吹干。 21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球物理首席科學家趙俊猛教授和桂林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繆秉魁教授,這兩位到過南極內陸進行考察的科學家不約而同地做了一個決定:留在船上參與搜尋。 根據原定計劃,船上只留下必要人員。但為了增強瞭望力量,臨時“招募”志愿留下的考察隊員。作為單位的學術帶頭人,趙俊猛、繆秉魁兩位教授歸心似箭,但他們都在第一時間積極報名留船。 “我是一名老黨員,在考察隊需要的時候就應該積極帶頭響應。況且我從小在海邊長大,水性很好,上大學的時候曾經救過人。萬一這次搜救行動中需要,我還可以沖在第一線,”57歲的趙俊猛教授說。 長期研究隕石的繆秉魁教授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他說:“搜尋馬航失聯客機是全國人民關心的大事。作為一位中國公民有機會參與搜尋,竭盡全力是應該的,其余的來不及多想。在茫茫大海,多一雙眼睛,就多一個發現的機會。” 來自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的工程師黃輝也志愿留在了船上。這位剛開始嚴重暈船的年輕考察隊員,經過南極考察的一路錘煉,已經變得十分堅強。他說:“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微不足道,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希望成為這個集體的一分子,盡己所能地參與到這次搜尋行動中。這是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記者張建松) |
相關閱讀:
- [ 03-22]國內出現“馬航失聯事件”QQ盜號木馬
- [ 03-21]外交部就美總統夫人訪華、搜尋馬航客機等答問
- [ 03-21]中方確認馬航失聯客機未進入中國境內
- [ 03-20]中方:期待澳方盡快派船只和飛機加以搜尋確認
- [ 03-20]由于無法確認碎片是否是飛機殘骸 我國前方搜救方案不變
- [ 03-20]外交部:中方高度關注澳方發布有關發現疑似馬航客機物件的消息
- [ 03-20]外交部就澳宣布發現疑似馬航客機物件答記者問
- [ 03-20]中國軍隊全力搜救馬航失聯飛機 動用多種新型裝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