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 據魯昕介紹,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分開。“在高中階段,16歲就可以選擇你未來發展的模式。當然不管你選擇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實現你的人生目標。”魯昕說。 “技術技能型有三種人,第一類是工程師,第二類是高級技工,第三類是高素質勞動者。”魯昕解釋說,之前的職業教育只講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升級,技能需以技術為基礎。 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國每年從中高等學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畢業生總量約在1700萬人左右,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矛盾已成為短期內新增勞動力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2013年有140萬人通過第一種高考方式,進入技術技能類型的教育。這140萬學生還有三年畢業,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找到相當好的工作。”魯昕說。 □馬上就訪 實現分類高考須提高職教地位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只有讓職業教育獲得平等的地位,才能真正實現分類高考。 多地已有類似探索 熊丙奇說,“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實際上就是對2010年頒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這一考試改革方向的落實和延續。據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已經開始探索高職招生與普通高考錄取的分離。 如北京市已有26所高職開展自主招生,被高職自主招生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當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和錄取。 熊丙奇分析,高考分為技能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考試后,很可能會依據現在部分省市進行的高職和本科錄取,對現有的本科院校和高職類院校進行重新劃分,三本院校將與高職院校劃為一類,參與技能型人才高考的錄取。但分類考試、分開錄取并不能解決人才選拔機制的問題,最為根本的還是應該徹底改革高考錄取制度,通過建立社會化考試和高校自主招生,讓學生擁有多次考試的機會,同時,由學校自主設計選拔標準,學生結合自己的學業成績、學習興趣和發展規劃自主去申請學校。 職教地位應獲提高 熊丙奇認為,在職業教育社會地位沒有得到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沒有得到認可的現狀下,簡單將高考分為學術型和技能型并不能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學生不愿意從事技能型工作。同時,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空心化,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師培養等方面都與社會發展脫節,很多學生畢業后與企業用人需求不匹配,高素質的職業教育人才普遍匱乏。 “只有讓職業教育獲得平等的地位,才能真正實現分類考試,人才分流,這樣高考改革探索才能獲得成功。”熊丙奇說。 京華時報記者張靈 |
相關閱讀:
- [ 03-22]福建語文英語名師解讀今年高考考試說明
- [ 03-21]高三男生跳樓自殺身亡 疑高考在即壓力過大
- [ 03-21]美國“高考”以改革回應批評
- [ 03-21]北京市教育局:隨遷子女本月底可申請在京考中職
- [ 03-20]高考改革的重點是尊重學生選擇權
- [ 03-19]應理性解讀自主招生信任度低
- [ 03-19]北京市政協調研中小學生健康狀況 吁體育納入高考
- [ 03-18]天津大學校長:“分數決定一切”是高考最大弊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