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反恐立法:刑法對恐怖分子威懾不大
2014-03-24 07:07? 田超?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在國安委框架下形成一盤棋 在“巴仁鄉暴亂”發生時,我國幾乎沒有成熟的反恐經驗,沒有成套的反恐法律,也沒用可資利用的反恐戰略。 面臨復雜的反恐形勢,我國采取了多方面的反恐措施。 一是健全反恐法律,為反恐提供法律依據。在相當長時間里,我國法律沒有對恐怖活動、恐怖活動組織等作出明確定義,這直接影響了對恐怖活動的打擊和對涉恐資產的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合作。201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反恐怖工作有關問題的決定》,在反恐立法上邁出了第一步,為反恐指明了方向。 二是構建反恐體系,為反恐提供機制保障。早在1982年,我國就組建了“反劫機特種警察部隊”,這是我國反恐力量的較早雛形。2004年,公安部成立反恐局。經過多年建設,我國逐漸形成了以武警、公安特警和軍隊為主的一線反恐力量,初步形成覆蓋全國的反恐力量體系。去年,國家反恐怖工作“協調小組”升級為“領導小組”,加強了對反恐怖工作的領導。而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強化反恐戰略頂層設計的又一重大步驟。 三是推進國際合作,為反恐營造有利環境。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國際公害。進入新世紀,我國在反恐領域的國際合作進入快車道,其中,上海合作組織就是中外合作反恐的成功典范。 昆明暴恐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我覺得,我國應重點從三個方面進一步強化反恐工作: 一是盡快制定國家反恐怖法,對反恐體制機制、資源配置等予以規范,為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提供更堅實的法律保障。 二是在國安委的框架下形成全國一盤棋,將軍隊、武警、公安、外交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納入一套防范、處置恐怖活動的完整體系,做到情報及時順暢,反應快速果敢。 三是在堅持標本兼治原則的前提下,進一步強調主動出擊,在境內境外下好先手棋,將恐怖威脅消滅在萌芽狀態,消滅在境外。(賈秀東) >>訪談 反恐法出臺過程會加快 京華時報:何為恐怖主義? 賈秀東:要精確定義恐怖主義并不容易,迄今國際上對恐怖主義的定義有100多種,聯合國成員尚未就恐怖主義的定義達成一致。 全國人大會常委會2011年通過的《關于加強反恐怖工作有關問題的決定》,雖然沒有直接定義恐怖主義,但對恐怖活動作了界定:恐怖活動是指以制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為目的,采取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圖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公共設施損壞、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社會危害的行為,以及煽動、資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協助實施上述活動的行為。 上述界定勾勒出了恐怖主義的基本特征。 京華時報:我國主要面臨哪些恐怖勢力的威脅? 李偉:主要是公安部2003年公布的4個組織: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東突厥斯坦新聞信息中心。不過,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基本停止以這個名稱活動了,它在2004年與東突厥斯坦民族代表大會合并,成立世界維吾爾人代表大會(“世維會”)。還有一些以協會、基金會為名稱的在境外的東突組織,它們有時候成立有時候消亡,沒有明確數字。 京華時報:這些恐怖組織都有什么特點? 李偉:這些組織的大本營都在境外,他們最主要的目標是我國新疆地區,像烏魯木齊“7·5”事件就與“世維會”有緊密聯系。這些恐怖活動的主要模式是,境外策劃指揮,境內組織實施,具體方式方法手段會不斷變化。 京華時報:國內的暴恐犯罪呈現哪些新特征? 李偉:要強調一點,恐怖活動的本質沒變,變化的可能是手法手段和活動區域。 梅建明:主要表現在地區的擴大化?,F在已經不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事兒。 京華時報:我國的反恐策略是什么? 梅建明:露頭就打,打防結合。對恐怖分子要出現一起,打掉一起,不能手軟。預防恐怖犯罪,要發動社會力量,讓社會成員充分認識到恐怖主義的危害,這樣才能真正預防和及時反恐,讓犯罪分子的作案效率降到最低。 京華時報:國內目前有哪些機構參與反恐? 梅建明:反恐是政府力量和社會力量結合。政府部門包括公安、武警、交通、民政等部門,社會力量也很廣泛,包括社會成員、社會組織等。 京華時報:全國兩會期間再次提及反恐法,為什么一定需要一部反恐法? 李偉:主要是因為《刑法》的局限性?!缎谭ā肥且徊客胤?,就是你犯罪我要懲罰你。但是恐怖活動是一種新型犯罪活動,恐怖分子都是亡命徒,《刑法》對他們的威懾作用并不大。反恐法是一部預防法,在實施恐怖犯罪之前,就要發現并及時挫敗。預警防范才是反恐法重點要強化的。 梅建明:恐怖主義威脅已經不是一時一地,而社會對恐怖主義的認識還不夠,亟須通過一部法律取得共識,以更好地凝聚反恐力量。 京華時報:反恐法一直沒有出臺,困難在哪里? 李偉:可能還是認識問題,一部法律的出臺由于其 權威性準確性本來就需要一定時間。目前來看,我認為反恐法的制定和出臺的過程會加快。 梅建明:首先是社會成員對恐怖主義的認識不足,以前民眾可能不太注意反恐法。其次是技術上的難題。反恐法比較復雜,在對恐怖分子的罪行、歸類等問題上容易引起爭議,需要反復研究、打磨。再次,是體制性問題,需要協調涉及到的部門。 京華時報:國安委在反恐行動中的作用? 梅建明:將起到頂層設計的作用,統一領導,協調各個部門,從宏觀上指揮,掃清體制性障礙。 京華時報:遇到突發恐怖事件,群眾第一時間應該如何應對,如何保護自己? 李偉:這是個異常復雜的問題??植酪u擊在不同環境下發生的態勢、模式都不同。如果每發生一次恐怖事件,告訴大家如何去做,這只是個治標的方法,而且很難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對于群眾應對恐怖事件,應該是一個系統的民眾安全意識的培養,不僅針對恐怖襲擊,還包括自然災害以及一些突發狀況。這不僅是一個應對的層面,國家更應該把安全意識作為公民應當具備的素質來考慮,而這種素質的培養應當納入國家教育之中。 這種安全意識教育應該從幼兒園起就作為必修課程,具體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教會群眾在不同環境下求生的知識技能;二是如何逃生的技能,就是在不同環境下最大限度保全自己生命的知識技能;三是救助,包括自救和互救。這些學習要形成習慣,形成條件反射,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培養過程,整體的國民安全素質才會提高。京華時報記者梁超王彥飛 |
相關閱讀:
- [ 03-21]羅援:制定反恐戰略刻不容緩 把恐襲杜絕在源頭
- [ 03-20]美國前防長:“反恐”是中美目前最大共同興趣點
- [ 03-20]日美將發表協議加強核反恐 包括歸還核材料钚
- [ 03-17]反恐“風聲鶴唳”不如未雨綢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