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5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5日報道,24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有關“馬航失聯客機MH370終結于南印度洋海域”的言論,開啟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如何通過數字運算來確認這件波音777客機的航跡? 現在我們可以確信“它不可能飛向北路”,英國衛星運營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 PLC)執行副總裁克里斯·麥克朗林(Chris McLaughlin)這樣表示。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24日表示,失聯客機最后被追蹤到的位置位于南印度洋中部海域,澳大利亞城市珀斯以西。而失聯客機乘客家屬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此前告知他們,“機上所有人員全部遇難”。 而24日的結論則再為已迷云籠罩超過兩周的客機失聯事件帶來新的疑問。同時,也引發了要求讓所有航班都被不間斷追蹤到的呼聲。 麥克朗林將英國衛星運營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以及英國航空安全事故調查局在確認最終航路時,所采取的以數學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形容為“開創性的”。 “我們開創了一些新的東西”,他這樣表示。 簡言之,這個分析的過程是這樣的:英國衛星運營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官員和工程師通過衛星信號的擴張或壓縮,以決定失聯客機究竟是飛離還是飛向衛星所在位置。 而擴張和壓縮的含義是什么呢?你可能聽說過多普勒效應(Doppler effect)。 “如果你坐在火車站里,然后你聽到火車的汽笛聲——而音高會隨著火車的移動而發生變化。這就是我們所掌握的”,曾研究過多普勒效應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氣象學者邁爾斯(Chad Myers)這樣表示,“他們運用多普勒效應來研究客機所發送的脈沖信號,或者也可稱為與衛星的電子通訊握手。他們通過飛機距離衛星所處64.5度的緯度位置的遠近,來獲知在十億分之一秒單位下,信號是被壓縮,還是擴張了。 每一次電子通訊“握手”都被用于分析它飛行的方向,邁爾斯這樣表示。而麥克朗林則表示,這一新的算法,也經過了來自太空總署專家的同行評議,以及波音公司的支持。 運用這種分析方式更確切的確定飛機墜落地點是有可能的,邁爾斯表示,“運用三角法,工程師可以找到航班的角度。” 專家表示,他們對于飛機沿著南部航向飛行的信息并無意外。這一方向是上周衛星數據所揭示的兩條可能航路中的一條。而北部飛向巴基斯坦的航路則布滿雷達監控。巴基斯坦此前已經表示,他們并未在其雷達系統上發現MH370的蹤跡。 麥克朗林表示,在可能的北部飛行路徑上,未觀察到著火或者失事的跡象,是難以令人置信的。 而更加精確的飛行路徑是否意味著找到客機殘骸的幾率增大? 如果客機航路終結于遠離陸地的地點,是否會增大客機并非被劫機的假設?目前這只是調查人員在未來需要考量的多個問題中的一個。 在馬來西亞總理宣布這一結論前幾個小時,澳大利亞官員表示,他們在南印度洋海域發現了兩個疑似客機殘骸的物體。 一個物體是“灰色或者綠色的圓形物體”,而另一個則是“一個橘色的長方形物體”,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這樣表示。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巨大的悲劇”,麥克朗林這樣表示,“正如泰塔尼克號的悲劇帶來的結果(新的安全法例)一樣,你所能唯一期待的事情是,通過此次事件,未來所有客機都要實現不間斷追蹤。”(完) |
相關閱讀:
- [03-25] 外媒:多普勒效應助力定位MH370航班最后蹤跡
- [03-25] 外媒:多普勒效應助力定位MH370航班最后蹤跡
- [03-25] 外媒:多普勒效應助力定位MH370航班最后蹤跡
- [03-25] 外媒:多普勒效應助力定位MH370航班最后蹤跡
- [03-25] 外媒:多普勒效應助力定位MH370航班最后蹤跡
- [03-25] 外媒:多普勒效應助力定位MH370航班最后蹤跡
- [03-25] 外媒:多普勒效應助力定位MH370航班最后蹤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