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愿這個“7人之家”幸福 法治周末記者 高 欣 法治周末實習生 龔詩舒 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西南五環外,我們此次采訪的目的地。接觸到的建筑女工,與丈夫一起,扛起生計重擔。 建筑工人住在臨時搭建的二層活動板房里。入夜,走在鐵板搭成的二樓走廊上,不免有些晃搖。 剛剛下班的建筑工人們跑上跑下,忙著打水、洗衣、吃飯,對周遭一切習以為常。一日的繁忙工作后,他們只想迅速搞定生活,上床休息。 “不想讓她來嘛,太累。她非要來,想要體驗體驗。”一位1990年出生的河南籍建筑工人對記者說。 說這話時,他面帶微笑,看著斜對面正在泡腳的妻子。今年春節過后,眼前這位瘦高姑娘跟著丈夫,第一次來到北京,在工地上做小工。 小工,亦可理解成零工,主要在大工干活時,在地面上接遞、收拾材料。這位沒有告知姓名的“新小工”姑娘來自山東,生于1988年,家里五個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四。在青島某食品廠工作時,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然后遠嫁河南,生下一雙兒女。 自從到了工地,她就一直在干活,每天工作至少十個小時。北京的歷史沉淀與現代繁華,她從未親身體會。“感覺跟這座城市沒啥關系。”她對記者說。 與這對夫妻同住一室的,還有另外兩對夫妻和一名男工。他們都是同村人,作為一個集體,找老板包活兒干。 對比食品廠和建筑工地,姑娘說:“工資和住宿都差不多。在廠子里不隨便,也得十到十一個小時站著。” 每天早上,她6點起床,步行十多分鐘去工地。問她累不累,她笑了笑,答:“還行。”再問她能不能撐一年,姑娘的回答特別酷:“差不多,不過要看心情。” 每星期,她都會給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們打兩三回電話。她說,孩子們越來越愛說話了。如果這邊工地一直需要干活,她只能等到秋收時才能回到兒女身邊。 對于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這個平時愛繡十字繡和玩手機游戲的姑娘表示,并不清楚。 “手套、口罩都是自己買。手套得買帶皮的那種,四元一副,一個月要換四到十副。都是自己出錢。”她說。對于未來,她“暫時沒想那么多”。 近幾年來,建筑女工的數量不斷增長,然而這似乎依然是一個很少被提及的群體。她們的工作生活、喜怒哀樂,都散落在一片片滿是塵埃、或大或小的工地上,少有人拾起。 白天,她們的精力已被工作消耗無幾。然而到了夜晚,她們依然可以嬉笑調侃、幫丈夫洗衣洗襪。對于未來,我不知道她們是否擁有憧憬、懷抱希望。但有那么一刻,我突然意識到,生活中相當一部分苦難,似乎都由她們接住、承受、忍耐,而她們依舊能笑著面對。 男女同住是我不敢想象的,然而當我走出他們的宿舍,已完全可以接受,并且堅信,這是7位同村在工地上暫搭的家。即使窗縫進風、電表時常跳閘,他們也會努力讓家的夜晚熱鬧、溫馨。 這種熱鬧與溫馨,我感受到了;背后的迷茫與痛苦,我也感受到了。愿她們幸福。 建筑女工現狀:數量增多 困境依舊 在建筑工地上,相對男工,女工還面臨著更多問題。顯而易見的,如同工不同酬、沒有病假;潛在的,比如性騷擾 法治周末記者 高欣 劉曉紅,長期關注建筑工人生存狀況的志愿者,現為“北京一磚一瓦文化發展中心”總干事。2011年,這個公益組織協助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3名師生,完成了一份《北京建筑業及其用工情況調研報告》。 彼時,女性建筑工人只占2%。隨后兩年多時間里,劉曉紅感覺,幾乎每一年在工地上見到的女工,都比上一年多。 2013年,據“小小鳥打工互助熱線”所做的“千里萬名建筑工人生存狀況公益調查報告”顯示,女性建筑工人已占10.18%。 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工人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比重也在不斷提高。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進,未來每年將至少增加1500萬建筑工人進城謀生。 最初在工地,女工的工作主要是打零工和后勤方面如保安、保潔和食堂工作。但如今,即使同工不同酬,越來越多的女工也承擔起了和男工同樣高強度、重體力的勞動。 對于建筑女工數量增加的原因,上述2011年調研報告也作了相關思考。 一方面,在當前的“用工荒”背景下,建筑業作為吸納工人最多的行業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女工提供了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建筑行業女工大都在40歲左右。據她們反映,現在孩子大了,要么讀書、要么參加工作,不必照顧,這樣家里負擔小了;另外,老家除了僅有的耕地,沒有適合的工作,自己就選擇跟隨丈夫一起在工地從事建筑工作。 建筑工人,從字面理解是指從事建筑工作的工人。現在的建筑工人基本上是來自農村的農民,極少數為大學生(即使有大學生從事建筑行業工作,也主要是從事技術和管理的工作)。 對于“自己的身份是什么”,只有一成的農民工認為自己是“工人”,絕大部分工人認為自己“就是農民,出來就干一年掙一年的錢”。 在與所在城市隔離、相對封閉的工地上,女工和男工面臨著一樣的工作困境,如幾乎沒有簽訂合同、沒有福利待遇,極難上保險、被欠薪、無償加班、安全設施匱乏等;同時也面臨著一樣的生活困境,如住宿條件差、餐飲環境差、衛生條件差等。 此外,相對男工,女工還面臨著更多問題。顯而易見的,如同工不同酬、沒有病假;潛在的,比如性騷擾。同時,在塵土飛揚、危險四伏的建筑工地上,她們愛美的天性,也幾乎被完全壓抑。 |
相關閱讀:
- [ 03-24]從小洋的建筑色彩看巖城美麗發展
- [ 03-24]從小洋的建筑色彩看巖城美麗發展
- [ 03-23]大連老建筑加貼二維碼 “無聲導游”講述城市記憶
- [ 03-21]建筑商采購聯盟簽約大會暨選商說明會在晉江美旗城成功舉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