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00個縣,覆蓋農村5億人口。 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推進醫師多點執業,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鏡頭】 看看醫療工作中的尷尬:縣鄉醫院空空蕩蕩,病房閑著,設備擺著,而大城市大醫院人如蜂擁,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縣鄉醫院人才緊缺、進少出多,而新畢業的醫學生為進大城市大醫院擠破了頭,主動下鄉行醫的少之又少。 深化醫改5年來,一系列動作真刀真槍。“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00個縣,覆蓋農村5億人口”,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語擲地有聲,給了縣鄉醫院信心和底氣,也讓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的改革成為今年的重中之重。然而,透過鏡頭,我們看到這張醫療網還不夠嚴密、不夠牢靠。 縣鄉醫院的發展卡在哪?如何啃下“硬骨頭”?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無奈:“鄉親們不相信我們” 一天清晨,記者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門口,雖然離上班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這兒早已堵滿了人。一位女士步履匆匆,“我從安徽趕過來的,已經在這看了3天病了。”她不禁抱怨,每個檢查項目都要排隊,一天最多能查2個項目。等到工作人員開門的時候,大家全都拔腿沖了進去,幾百平方米的掛號大廳、兩側的樓梯和電梯,瞬間擠滿了人。 “不光是患者排隊受罪,醫生看病也累,現在門診量激增,我們有時一天要看100多人。”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一名醫生坦言,做大醫院的醫生真不輕松。離開江蘇省人民醫院,記者又走訪了南京市鼓樓醫院、江蘇省中醫院等三甲醫院,發現這些醫院全部“患滿為患”。這些大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來醫院就診的不少是感冒、發燒等常見病,完全可以在社區醫院、縣鄉醫院就醫。 那么,縣鄉醫院的情況又如何呢? 盱眙縣維橋鄉衛生院是全縣醫療水平較高的鄉衛生院之一,這里共有三棟大樓,實用面積約2000平方米,有B超、DR、電子胃鏡、TCD等先進醫療設備。按理說,這樣一個設備充足的鄉衛生院,解決常見病、多發病是綽綽有余的。可是,在記者采訪的3個小時里,只看到稀稀拉拉幾個病人。該衛生院院長王新國說:“不是服務不好、技術不行,而是鄉親們不相信我們,再加上這里離縣城只有10多公里,大家有個頭疼腦熱就都往大醫院跑。”他也無奈了,衛生院的年門診量還不足兩萬,這對于有1.5萬人口的維橋鄉來說,相當于每個村民平均一年只去一次衛生院。 有專家指出,大醫院“吃不了”、縣鄉醫院“吃不飽”是結構性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要健全分級診療體系,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在盱眙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袁書海看來,“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縣鄉醫院大有可為,只要縣鄉醫院硬件買起來,軟件跟上去,就可以為大城市看病難分擔壓力。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盱眙縣人民醫院的年門診量是38萬,醫院里700多張病床常年不夠用,不少病人只好住在走道里,為了尋求更好的醫療服務,每年有20%左右的本地人舍近求遠,到南京等大城市就醫。為完善硬件設施,縣政府與醫院共同出資新建了縣人民醫院新區,新增了1000張床位,配備了其他先進醫療設施,新區醫院投入使用后,每年到外地就醫的本地人將大大減少。但問題是,醫生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沒有高水平專家,大量缺少普通醫生。”袁書海說,有了人,很多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
相關閱讀:
- [ 03-26]值夜班的醫生腦溢血 廈門公交“變”120開進醫院
- [ 03-26]福清一女子生下女嬰 重男輕女丈夫生氣離開醫院
- [ 03-26]英國醫院被曝焚燒1.5萬具流產胎兒尸體發電(圖)
- [ 03-26]值夜班的醫生腦溢血 公交“變”120開進醫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