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想要的人不來,來的人不想要” 為什么近年來醫患矛盾不斷升級?在袁書海看來,這主要是因為醫生與患者溝通太少。“舉個例子,以前只有400張病床的時候,一個醫生只要負責兩張病床,現在有700張病床,醫生還是這么多,一個醫生的工作量就要翻近一倍,醫生精力少了,時間緊了,與患者的溝通自然也少了。”袁書海分析道。 翻開盱眙縣人民醫院的人事資料,記者發現,這幾年,該院醫生數量并沒有明顯增加,還有不少人離職。“不少同事覺得做醫生壓力太大,吃力不討好,陸續改行了,有的考了公務員,有的當了醫藥代表。”袁書海說。為了招攬人才,盱眙縣人民醫院與市衛生局反復協調,最終出臺了《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并到南京醫科大學、蘇州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等省內外醫學院校參加現場招聘會,引進在職博士1名、碩士11名,醫學本科生40名。即使這樣,該院目前仍缺少100多名醫生。 缺人,盱眙縣人民醫院絕不是個例。在洪澤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血液科等重要科室最多只有一名醫生。“沒有人,這些科室就沒法運轉,老百姓也只能舍近求遠,跑到大醫院看病。”洪澤縣人民醫院院長周保祥說。 實際上,不少縣醫院正面臨著兩難,“想要的人不來,來的人不想要,一方面是重要科室招不到人才,一方面是不斷有關系戶擠破頭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醫院,干些無關痛癢的活兒”。 “大醫院待遇好,發展平臺好,不要說大學應屆畢業生了,就連在縣醫院工作的醫生,也有不少想調到大城市工作。”周保祥坦言。而在鄉鎮衛生院,想要“得”到個大學生,就更難了。盡管與上級部門爭取過,但維橋鄉衛生院近年來一個大學生都沒有招到,目前,衛生院的11名醫生中,最年輕的是37歲,出現了人才斷層。 追問:怎么填人才缺口 記者從江蘇省教育廳了解到,去年,全省醫學本科畢業生超過1萬人,碩士、博士畢業生5664人。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留在了大城市的大醫院,只有極少數到縣鄉醫院工作。 如果不能留在大醫院,怎么辦?“那就做其他工作唄。”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生小陳果斷地回答。畢業已經兩年的她,目前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與自己的專業毫不相干。 “愿不愿意去縣鄉醫院工作?” “不愿意。”小陳毫不猶豫地說。大城市的機會多,寧可在這里飄著,也不愿意到縣里,更不可能到鄉鎮去。和小陳有同樣想法的醫學生還有很多很多。據統計,江蘇省每年臨床醫學畢業生有3000人左右,其中有超過30%的學生繼續讀書深造,還有一部分選擇了公務員、醫藥代表、醫療器材等行業。 “培養一名醫學生很不容易,少則5年,多則8年,辛苦培養出來后,卻又不當醫生,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南京醫科大學冷明祥教授很心痛。 怎樣才能讓醫學人才學有所用?對此,不少高校已經開始了探索。南京醫科大學在連云港設立了康達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在泰州設立了翰林學院,著力培養醫學生。“這至少能吸引一批農村孩子在本地讀書、就業,扶持縣鄉醫院發展。”南京醫科大學校長陳琪說。 政府部門也進行了有益探索。2011年,江蘇省衛生廳下發了《關于對部分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進行調整的通知》,要求江蘇省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22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對口支援50家縣(市)級醫院。 還有專家表示,要破解縣鄉醫院人才困境,不妨借鑒免費師范生政策和城鄉教師流動政策。前者是免去一部分醫學生學費,但學生畢業后,必須要回到生源所在地的縣鄉醫院工作至少5年。后者則是通過政策規定,讓在大城市大醫院工作滿一定年限的醫生,流動到縣鄉醫院工作,并從縣鄉醫院推薦醫生到大醫院工作,通過“造峰填谷”幫助縣鄉醫院走出困境。(本報記者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張曙光) |
相關閱讀:
- [ 03-26]值夜班的醫生腦溢血 廈門公交“變”120開進醫院
- [ 03-26]福清一女子生下女嬰 重男輕女丈夫生氣離開醫院
- [ 03-26]英國醫院被曝焚燒1.5萬具流產胎兒尸體發電(圖)
- [ 03-26]值夜班的醫生腦溢血 公交“變”120開進醫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