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催生“偽基站”黑色產業鏈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月,中國內地移動電話用戶已達12.35億。在龐大的市場刺激下,“偽基站”的生產方、銷售方、使用方相互勾結,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地下黑色產業鏈條。 2014年3月,山東省曲阜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利用網店銷售、維護“偽基站”軟件的案件。據悉,春節以來,曲阜市公安局不斷接到群眾舉報垃圾短信。通過網上巡查,一家由本地網民孫某開設的“Ssrp定制軟件”淘寶店進入辦案民警的視線。經查,犯罪嫌疑人利用自己的電子專業知識,向偽基站使用者在線提供所謂“遠程升級服務”,并通過支付寶收取一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的費用。據統計,從2013年12月至今年3月,孫某的網店交易量已達120余次,非法獲利7萬多元。 孫某的“下家”劉某坦言,選擇用“偽基站”發廣告就是圖便宜。“在報紙上登半版廣告,一次就要600元;用‘偽基站’發短信,一小時能發一萬多條,廣告直達用戶,效果很好。” 據了解,“偽基站”的制、售、使用方和非法廣告商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地下現金流。用“偽基站”發短信的“行情”是每百元1萬條左右,偽基站一般一次能運行6小時,按1小時發送1.2萬條短信計算,一個“偽基站”持有者一天就能有近千元進賬。 “‘偽基站’是‘無本萬利’的生意,也是滋生犯罪的‘神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教授莫開勤表示,“偽基站”發廣告價格低廉且不受廣告法等制約,如不加以控制,勢必會對通過正規渠道做廣告的正規廠商造成沖擊,長此以往,資金將源源不斷流入非法廣告商手中,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不僅如此,“偽基站”繞開了相關部門的監管直接“劫持”用戶,進而衍生出泄露個人隱私、詐騙勒索等其他違法犯罪行為。 “十網里頭九網空,逮住一個就成功。”在儀征市看守所內,“社保補貼”詐騙團伙主犯王某告訴記者,他每到一地就查出當地社保局電話和地址,并網購一個當地電話卡郵寄給遠在廈門的同伙,然后用“偽基站”冒充官方號碼發送詐騙信息,普通群眾很難辨別真偽。他們每天都能接到數十個咨詢電話,平均一天能成功一兩起。除了油耗、過路費和住宿費,這種騙術完全沒有任何成本。截至被抓獲前,該團伙在短短一月間已成功作案32起,涉案金額達22.4萬元。 統計數據顯示,不法分子每年通過“偽基站”發送詐騙、賭博、推銷等信息近千億條。 根除“偽基站”犯罪土壤需打“組合拳” “從個人角度看,‘偽基站’在一定范圍內截取手機用戶信息并阻礙用戶通訊,侵犯了公民的信息安全;從社會角度講,‘偽基站’破壞了正常的通信秩序,嚴重干擾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甚至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進而危害國家安全。”莫開勤表示,打擊“偽基站”已經刻不容緩。 據了解,公安部從2012年開始已進行過兩次全國范圍的打擊行動。專家指出,“偽基站”設備易隱蔽,作案具有流動性,調查取證困難,僅靠公安部門打擊難以治本。要根除“偽基站”的生存土壤,公安、工商、電信等部門必須改變“各掃門前雪”的現狀,對“偽基站”產業制售使用的全鏈條合力打出“組合拳”。 胡堅波表示,現有的技術手段已能對‘偽基站’發射的信號進行定位。如果某地區突然出現不正常的大功率無線電信號,無線電管理部門是能監測到的,而偽基站一旦運作就會屏蔽掉附近正常基站,運營商也可以很快發覺。因此,相關部門和機構需要切實承擔起對“偽基站”信號監測定位的責任,一旦發現應立即報告公安機關。 |
相關閱讀:
- [ 03-25]9部門部署打擊整治"偽基站" 更多
- [ 03-25]新聞背景:潛伏在手機邊的偽基站
- [ 03-25]整治“偽基站”須打好“圍剿戰”
- [ 03-25]空中的"李鬼"信號為何屢禁不絕——揭開偽基站非法產業鏈面紗
- [ 03-25]9部門聯合部署打擊整治“偽基站”違法犯罪專項行動
- [ 03-04]“神奇手機”快速定位 福州首次查獲一偽基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