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相關部門已加大對偽基站的打擊力度,但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仍在生產、販賣、濫用,存在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滲透蔓延趨勢。 新近出現的“升級版”偽基站,功率更大、發送速度更快,號稱已破解4G網絡,通過網店“貨到付款”大肆銷售。 偽基站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 “偽基站之前在深圳等大城市存在,近期在柳州這樣的三線城市也出現,說明這種違法方式正在向中小城市發展蔓延。”廣西柳州市公安局五星刑偵大隊指導員李曉龍說。 今年2月,中國移動柳州分公司技術人員根據群眾舉報,在柳州市龍城路繁華商業區通過測試定位,發現從一輛紅色轎車中發出很強的通訊信號。嫌疑車輛一直走走停停,先后在多個人流量較大的地點停留一段時間又開走。民警迅速出警,控制了車內男子李某,并從車內繳獲作案設備“偽基站”一套、筆記本電腦一臺、手機一部。 李某說,今年1月初,朋友“阿龍”找到他說,在他車上裝一套設備幫發送廣告,可以得到一定的報酬。“阿龍”將設備拿來裝好后,很快就教會李某操作,之后一接到客戶的廣告單子,李某就開車到市區繁華路段通過設備向手機用戶發送廣告短信。 警方查明,李某累計發送信息13萬余條,造成大面積手機用戶信號頻繁中斷,不能正常通信。李某因涉嫌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這次查獲的偽基站功率為22.5W,在空曠地帶可以覆蓋方圓一兩公里的范圍,在市區也能影響直徑一公里范圍,這種設備使用時可以讓這一范圍內的手機通信中斷。”柳州市無線電檢測站站長梁志遠對繳獲的偽基站進行技術檢測后說。 記者了解到,近期,在廣西南寧、河池、欽州等地都查獲了偽基站。 網絡銷售:每天發貨 從沒被抓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偽基站”,輕易就發現數十條販賣偽基站廣告。記者打開一個標題為“2014款最新系統升級完美版偽基站”的廣告,標明價格為23000元/臺,并在廣告圖片上留有聯系電話和QQ號。 記者通過QQ與自稱姓蘇的業務員取得聯系。他介紹,現在銷售的是今年才上市的新一代偽基站,發送功率已從第一代的二三十瓦提高到了50瓦。提高功率后,發送短信的覆蓋范圍從以前的半徑不到500米提高到了500至800米,發送速度從以前的每小時二三萬條提高到了5萬條,“更重要的是現在的設備是破解版,可以向4G手機發送短信,移動、聯通的手機都可以收到偽基站發出的短信。” “你要把機子裝在車上,在人員密集的小區、商業中心邊走邊發,這樣不僅發送面更廣,還不容易被發現。因為我們的機器在工作時會干擾正常通信信號,如果固定在一地發,手機用戶在信號中斷后就會投訴到通信公司,就容易被查到。”當記者對安全性提出疑慮后,這名蘇姓業務員說。 蘇姓業務員告訴記者,他們在網上有很多廣告,也有很多人跟他們聯系購買,每天都向全國各地發貨,都沒出現被抓的情況。 他還告訴記者,他們銷售的設備有設置任意號碼為顯示號碼的功能,使用時可編成常規手機號碼發送,也可偽裝成“10086”這樣的短號,可以增加用戶的信任度。“只要不發詐騙信息,抓到了頂多只是被沒收設備,很安全。”他還透露,他們的生產基地在廣東。 五星刑偵大隊偵查員楊毅告訴記者,“偽基站”已成產業鏈,制造、販賣偽基站只是這個產業鏈的前端,后端則由發送短信操作者、需要通過短信做廣告的商家組成。 犯罪嫌疑人李某說,他每發出一條短信,可以得到1分錢;短信里有個廣告的微信號,每有一個人加這個微信號,他就又可以得5角錢。 處罰輕難禁絕:沒收設備和所得 最多罰款5000元 “發送商業廣告只是不法分子用途之一,還有一些人買偽基站目的就是發送詐騙短信。”柳州移動公司網絡優化工程師歐杰全告訴記者,柳州移動公司目前正在追查的一個偽基站發送的是“我是房東,請把房租打到這個卡上”詐騙短信。 “偽基站體積小,不法分子將設備安裝在車上,流動性更強,增加了通信運營商對它的監測難度。”歐杰全說。 梁志遠告訴記者,按照《無線電管理條例》,利用偽基站發送商業廣告只能按照“擅自設置、使用無線電臺(站)”處理,處罰只有查封或者沒收設備、沒收非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這樣的處罰顯然太輕。梁志遠等建議,應盡快完善無線電管理條例,加大懲罰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同時,從刑法的角度而言,立法機關也當進一步明確此類行為的入刑標準和具體罪名,以明確的打擊標準震懾違法犯罪。 中國移動柳州分公司副總經理趙晨輝認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只能做到治標,治本則需要公安部門根據短信內容,深挖背后是誰在用偽基站做廣告,查處是誰在制造、提供偽基站,這樣才能真正切斷偽基站背后的利益鏈。”(完) |
相關閱讀:
- [ 03-26]揭開偽基站非法產業鏈面紗:冒用任意號碼防不勝防
- [ 03-25]9部門部署打擊整治"偽基站" 更多
- [ 03-25]新聞背景:潛伏在手機邊的偽基站
- [ 03-25]整治“偽基站”須打好“圍剿戰”
- [ 03-25]空中的"李鬼"信號為何屢禁不絕——揭開偽基站非法產業鏈面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