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市民自發來到昌平烈士陵園祭掃攝影/本報記者李澤偉
市民政局昨天發布2014年清明節工作方案,今年將繼續加強提高生態葬比例工作,爭取到2020年本市生態葬數量占喪葬總數的一半。相關負責人透露,本市將于近日出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黨員干部帶頭進行殯葬改革意見的相關實施辦法。
2020年生態葬爭取占比過半
近年來,市民政局大力推廣生態葬,具體包括海葬、樹葬、花葬、立體葬和骨灰深埋等方式。在海葬方面,本市2013年達到1200例,今年將爭取達到2000例。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王琦表示,到2020年,本市生態葬數量將爭取占喪葬總量一半。
去年4月,民政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本市生態葬的比例還不足10%。王琦坦言,本市目前的生態葬數量還不算多,“比如骨灰撒海,盡管我們很努力,但去年剛達到1200份。”王琦表示,民政部擬將推出政策,支持各地采取獎補方式鼓勵生態安葬,“北京也會根據殯葬改革推進情況和各方面條件,盡早出臺相關政策。” 他表示,北京土地資源緊張,今后非生態墓地一律不予審批,現有的墓地要向生態方向發展,減少大墓,減少占用土地。“今年將制定生態墓地的相關標準,在標準里會把生態化的問題界定好”,他說,生態墓地會和綠化率、節地方式、墓型等方面掛鉤,方向是墓地小型化、生態化,目標是不占土地或少占土地,“今年準備在八寶山和平谷區做兩個生態墓地試點,預計下半年初步形成,然向全市推廣。”此外,本市20年來海葬數量接近11000人,清明節期間,本市將在長青園舉辦紀念骨灰撒海的公祭活動,此前采取骨灰撒海的逝者親屬可到長青園參加公祭。另外,相關部門還將考慮協助逝者家屬到當年骨灰撒海的地方進行祭奠。
本市將出臺殯葬改革實施辦法
去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要求黨員干部帶頭文明節儉辦喪事,黨員、干部去世后一般不成立治喪機構,不召開追悼會。嚴禁黨員、干部在喪事活動中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嚴禁借機收斂錢財。要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保護生態環境。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將于近日出臺貫徹落實兩辦意見的相關實施辦法,“下周應該就能出來,北京和全國的情況不太一樣,北京的火化率達到了100%,墓地管理還是比較有序的,市民素質普遍較高,我們應該考慮的就是如何結合北京的實際情況,體現北京作為首善之區的特點,我們提出了一些殯葬改革新舉措,明確提出了部分倡導和禁止的事項,這些在文件里會有體現。”
本市遷移修繕3971座烈士墓
2011年民政部、財政部下發《關于加強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管理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各地集中摸清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狀況并予以保護。截至目前,本市遷移、整合、修繕零散烈士墓3971個,修繕烈士紀念設施215個,按照上級要求全部完成任務。
2011年,本市對全市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進行了認真普查,當時上報民政部零散烈士墓2778個,后來又進行認真復查,發現漏報烈士墓1193個,即全市共有零散烈士墓3971個,烈士紀念設施215個。其中,需要新建遷移的烈士墓2487個,需要修繕的烈士墓1484個。
對這些墓和紀念設施,本市主要采取“修、遷、改、建”的形式。對有重大影響、不宜搬遷的著名的零散烈士墓原則上原地修繕。對有一定規模的烈士墓群,且墓群所處位置和環境適合長期保護的,就地改建成烈士陵園。對無人管理的、零散和規模較小的烈士墓,集中遷入烈士陵園安葬。對烈士親屬管理的烈士墓,在協商的基礎上,可遷入烈士陵園集中安葬或簽訂管理協議繼續由親屬管理。
在資金投入上,2013年中央給予北京市專項補助資金3509萬元,各區縣根據任務輕重也投入不少資金,如昌平區改擴建烈士陵園投入3400多萬元,房山區投入500多萬元等。據不完全統計,中央、市、區縣三級共同投入資金1億多元。昌平區建設了昌平烈士陵園,將部分烈士墓遷入進行統一管理。
內存
清明當日或迎祭掃最高峰
由于順義區增加16處農村公益性骨灰安置設施,2014年全市掃墓點由去年的147處增至163處,安置骨灰達74.7萬余份,比去年增加2.5萬余份。其中,石景山區和昌平區較為集中,石景山區的八寶山地區為10.6萬余份,昌平區公墓較多,骨灰量達15萬余份。
市民政局表示,今年清明節的主要特點是祭掃時間、人流車流高度集中。今年清明節群眾掃墓活動自3月22日已開始服務接待工作,3月29、30日是清明節前最后一個周末,預計祭掃將進入高峰期,4月5、6、7日三天將面臨人流、車流高度集中,特別是清明節當日(4月5日)又是放假第一天,可能會創單日祭掃人數新高。清明節期間預計全市掃墓群眾將會超過340萬人。另外,祭掃活動與踏青郊游活動重疊。清明節期間車輛不限號、高速公路不收費,加之天氣回暖,多數市民掃墓的同時又舉家出游,可能會出現路面比較擁擠的情況。
官方回應
民政部門將對殯葬用品價格例行檢查
對于部分電商進軍殯葬用品市場,王琦表示,電商進入是必然,他們將在加強管理的同時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的渠道。
對于社會公眾反映較多的殯葬用品價格較高等問題,王琦表示,他們會進行例行檢查,殯葬方面的價格必須公開透明,銷售場合價格要公示。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表示,殯葬方面的價格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遺體運輸、冷凍等8項,這些是行政事業性收費,由發改委統一定價;第二是租告別室等59項,由市民政局規定價格范圍和標準,會嚴格執法管理;第三是殯葬用品,比如骨灰盒等,這些從2004年就全部放開,價格由市場自行決定,政府部門會進行引導等。
本組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