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7日電(能源頻道 宋亞芬)昨日下午,發改委宣布從3月26日24時國內汽柴油分別下調135元/噸和130元/噸,為新機制運行一周年最后一次調整畫上句號。 據悉,在新機制執行的一年中,國內成品油共經歷了25輪調價周期,其中八次上漲,九次下調,另有八次因幅度不足50元/噸而落空,漲跌率基本持平。 新機制運行一年八漲九跌 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2013年3月27日,發改委公布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主要內容。一是將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二是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三是適當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品種。 在新機制執行的一年中,國內成品油共經歷了25輪調價周期,其中八次上漲,九次下調,另有八次因幅度不足50元/噸而落空。其中汽油最高零售價格累計上調1270元/噸,下調1440元/噸,漲跌抵消后折合下調170元/噸;柴油最高零售價格累計上調1225元/噸,下調1405元/噸,漲跌抵消后折合下調180元/噸。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對中新網能源頻道表示:“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一方面使得國內“漲多跌少”、“國際跌、國內漲”以及“滯漲滯跌”的質疑聲漸漸平息,政府的定價權威得到了肯定。另一方面,“小步快調”的調價方式對消費者的日常消費的沖擊也明顯減小,讓消費者“習慣了”成品油調價,也對調價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有效遏制市場投機套利 在原有機制中,由于調價周期較長,每次調整幅度較大,很容易造成投機。那么新機制運行一周年以來,這種情況有沒有改觀呢?中宇資訊分析師高承莎對中新網能源頻道表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對舊機制的“22±4%”條件進行調整,使成品油價格調整更貼合原油走勢,消除了以往零售限價調整遲遲不能落實的問題。而調價頻率加快,相應調整幅度縮小,使國內成品油批發價格波動幅度變小,走勢相較于以前平穩,極少出現短期內大幅度漲跌,有效的遏制了市場上投機套利操作,減少了大量囤漲,甩貨待跌等危害市場平穩健康運行的行為。” 不過她也強調,新機制也是一把“雙刃劍”,在面對調價幅度變小,調整周期縮短等新的市場節奏,貿易商的操作模式面臨一次大的洗牌。經營能力和判斷力差的企業,只能被動接受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而為了避免市場中長期行情不明朗帶來的操作風險,大部分貿易商及終端客戶選擇維持中低庫存,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批發環節的購銷行情,因此市場大部分時間處于需求不振,銷售不佳的局面。 煉油企業、消費者雙收益 據陳晴介紹,現行的定價機制更大程度的兼顧了生產企業的成本覆蓋,使得其煉油利潤明顯提高。剛剛出臺的兩大主營的年報里顯示,受益于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完善改革,2013年中石油煉油業務經營虧損人民幣47.0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虧人民幣289.64億元;2013年中石化煉油事業部經營收益為85.99億元,終止了多年的虧損,扭虧為盈。 而隆眾石化網提供給中新網能源頻道的數據顯示,消費者的消費成本也沒有過多增加。從2013年市場來看,國內汽、柴油價格也基本擺脫了大起大落的局面,整體波動相對平緩,年尾價格較年初價格水平基本相當,全年批發價格較2012年大幅降低。據隆眾石化網成品油分析師徐瑩介紹,成品油競價新機制同時惠及消費者,不同于過去“漲多跌少”的局面,新機制執行后漲跌基本均衡,甚至下調幅度高于上漲幅度,而國內油價在經歷過油品質量升級后,整體仍維持在七元水平內。 陳晴認為,總體來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實施“優勝于劣”,讓國內的成品油市場朝著“市場化”的方向健康發展。(中新網能源頻道) |
相關閱讀:
- [ 03-27]成品油價迎年內“第三跳” 汽油下調0.10元/升
- [ 03-26]國內成品油價明起下調 90號汽油每升降價1毛錢
- [ 03-26]國內成品油迎新調價窗口 預計每升降價1毛錢
- [ 03-26]成品油價格有望下降 每升下調0.1元至0.12元
- [ 03-26]成品油價格明日有望下降 預計每升下調0.1至0.12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