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結構,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 城鎮建設用地快速增長。比較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與第一次調查的結果,1996年至2009年,全國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增加278.5萬公頃,建設用地總量增加了582萬公頃,城鎮建設用地增長量占建設用地增長總量的48%。1996年至2009年,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由145平方米/人上升到171平方米/人,增長了18%,建設用地利用效率較為低下。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土地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降低,城鄉區域空間結構不斷優化。 推動供地總量控制。實行整體調控建設用地規模、嚴格控制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通過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計劃,通過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實現城鎮建設用地總規模的合理調控。要實行減量化供地,適當降低土地供應中的新增建設用地比重,引導存量城鎮工礦用地優先盤活,推動新增建設占地的有控制投放,在優化布局中保持建設用地流量,支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強化用途管制制度。加強土地用途管制,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探索城鄉建設用地優化和人口、產業轉移互動協調的新機制,推進以城市群為主要載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空間格局。探索建立以用途管制、權益管理為基礎、覆蓋地上地下空間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劃定基本農田邊界線、城鄉建設用地邊界線和生態紅線,建立土地用途轉用許可的規劃管理新模式。 優化城鎮用地結構。優化用地結構和城市布局,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嚴格控制新建各類新城新區,嚴格制止大廣場、大馬路等浪費現象。減少工業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特別是居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園地等農業空間。 盤活城鎮存量用地。借鑒和總結國內外經驗,通過立體開發、復合利用、循環利用等方式,鼓勵開發利用城鎮地上地下空間,加快推進棚戶區、城中村、舊廠房等的改造,積極支持和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城鎮存量建設用地。 |
相關閱讀:
- [ 12-25]年終策劃:中國城鎮化將出規劃 倒逼戶籍制度等改革
- [ 12-16]中國將限定城市規模邊界 “攤大餅”式擴張被叫停
- [ 12-15]中央城鎮化會議提六任務 全面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
- [ 12-15]中國將促進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 發展美麗城鎮
- [ 12-15]城鎮建設要讓市民“記得住鄉愁” 保留綠水青山
- [ 12-15]城鎮化會議回應關切:人到哪去 錢從哪來 地怎么管
- [ 01-28]城鎮化成地方兩會熱議話題 農民住樓更需融入城市
- [ 07-18]福清市小城鎮建設快馬加鞭 龍田環城東路8月完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