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于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
2014-03-29 09:34? ?來源:《瞭望》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堅持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宣示,傳達出我們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僅體現了我們黨領導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和服務人民群眾根本宗旨的高度統一,反映了新一屆黨中央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增進人民福祉之間內在必然邏輯的深刻認識和高度把握,也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的根本內涵。 “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貫主張和根本追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選擇上的導向。習近平同志指出,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所謂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權利一定會得到保護和救濟,違法犯罪活動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懲罰。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其中的深刻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人民群眾每一次求告無門、每一次經歷冤假錯案,損害的都不僅僅是他們的合法權益,更是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是他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 堅持公正司法,首先要堅持司法為民,司法工作者要改進工作作風,加大對人民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針對金錢案、人情案、關系案等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不公問題,在2014年1月7日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政法戰線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擲地有聲的“四個決不允許”,不僅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關切和期待,也強調了司法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根本宗旨。法律絕不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要堅持群眾路線,增強群眾觀點。如果群眾有了司法需求,需要打官司,一沒有錢去打,二沒有律師可以求助,公正司法從何而來?鑒此,習近平同志明確要求,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系群眾,如果不懂群眾語言、不了解群眾疾苦、不熟知群眾需求,就難以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政法干警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有力法律保障。這就為新時期堅持司法為民宗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堅持公正司法,要求司法工作者必須堅守職業良知,強化職業道德,增強堅守法治的定力。“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這是法治精神的真諦。如果沒有堅守法治的定力,沒有秉公執法的職業道德,面對權勢、金錢、人情、關系是抵不住誘惑、抗不住干擾的。海南省東方市天安鄉派出所原所長吳春忠不徇私情,親手將涉嫌違法犯罪的多年好友抓捕歸案,并告訴他:“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人情大不過法律。公安機關如果不能秉公執法,還怎么取信于民?”他對前來為親戚說情的領導干部說:“我要是放過他,就是說假話、辦假案。你身為領導,怎么能提出這樣的要求?”新疆石河子檢察院張飚、高晨等檢察官歷經五年多努力,推動一起殺人冤案平反昭雪,引起良好社會反響。正是有了千千萬萬這樣的典型和榜樣,構筑起整個政法戰線的中流砥柱,也構筑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堅固防線。 公開透明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權力運行不見陽光,或有選擇地見陽光,公信力就無法樹立。習近平同志指出,執法司法越公開就越有權威和公信力,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十八大一年多來,一系列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大案要案、熱點案件,或微博直播庭審、或公開審判、或裁判文書網上公開,這些案件的審判引起了人們對司法審判的關注和興趣,透過一個個生動案例,人們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司法從未有過的開放透明力度。其實,在2013年,中國司法公開已經超越了庭審公開,正朝著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領域公開邁進。2013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司法公開工作推進會,明確建立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公開平臺,以公開促公信,倒逼法院公正司法。這是對2013年全國法院一系列推動司法公開經驗的總結和提升,也成為司法公開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的新起點。 實現公正司法,歸根結底還要靠制度來保障,讓執法司法權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就要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要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根據習近平同志這一思想,201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切實踐行司法為民大力加強公正司法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見》,為實現公正司法規劃“路線圖”。緊接著,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就司法制度改革作出三方面的具體部署:第一,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第二,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第三,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這一系列改革部署,向司法陋習大膽開刀,步伐之大,令人振奮。體現了新一屆黨中央“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也充分彰顯了黨中央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 |
相關閱讀:
- [ 03-29]習近平在德國發表重要演講強調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 [ 03-29]習近平:強調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 [ 03-29]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
- [ 03-29]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在俄啟幕 習近平致賀辭
- [ 03-29]習近平: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