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藍皮書:安倍拉攏他國“合縱”制華收效不佳
2014-03-31 19:17? 白琥 馬學玲?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新網北京3月31日電(白琥 馬學玲)中國社會科學院31日發布的《日本藍皮書(2014)》指出,盡管日本2013年來小動作不斷,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拉攏東盟國家“合縱”制華,但其收效并不顯著。 2012年年底,安倍晉三在第二次擔任日本首相后不久,就提出了打造亞洲“菱形安保圈”的外交理念,即“由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的夏威夷州組成一個菱形,以保衛從印度洋地區到西太平洋地區的公海”,抗衡實力日益增長的中國。 今日發布的藍皮書在論述安倍這一戰略時指出,除鞏固和加強與美同盟關系和安全合作、挾美制華之外,安倍內閣積極開展“俯瞰地球儀外交”,以“積極和平主義”為招牌,構建抗衡和制約中國的外交、安全網絡。 具體而言,一是開展“價值觀外交”,加強與有“共同價值觀”的澳大利亞、印度的合作關系;二是與東盟10國加強安全合作,擴大日本影響力,牽制中國;三是在與俄領土爭端上釋放讓步信號,改善與俄關系,試圖離間中俄關系;四是鼓吹“積極和平主義”,要當抗衡中國的地區領袖;五是以中國為對手,在全球范圍各領域建立制約中國的機制和安排。 藍皮書指出,其中,東南亞國家正好處于安倍所設想的“民主安全菱形”的中心。在此外交理念的指導下,2013年,安倍先后五次出訪東南亞國家,成為歷屆日本首相中遍訪東盟10國的第一人。與此同時,安倍內閣的眾大臣也紛紛造訪東南亞各國。 藍皮書分析稱,安倍一年內遍訪東盟10國,又在東京舉行日本—東盟特別首腦峰會,深化與該地區國家間的關系,在加強經濟合作的同時,更體現了其拉攏東南亞各國,欲“合縱”制華的戰略意圖。 除了首腦外交“合縱”制華之外,日本還通過開展以經濟援助為主的經濟外交,拉攏東南亞各國,加速對該地區政治、經濟滲透的重要外交手段。藍皮書對此指出,這有利于擴大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增加該地區人民對日本的好感,同時排擠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 與此同時,日本積極開展劍指中國的軍事外交。藍皮書指出,日本政府一直關注南海問題,利用各種雙邊和多邊首腦會談的機會,鼓吹應依據國際法解決南海爭端,鼓勵東盟國家聯手制衡中國,同時,也試圖借機分散中國在釣魚島上的注意力。 此外,日本還不斷宣稱中國對亞洲地區安全形勢的威脅,并借此機會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在防務領域的對話與合作。藍皮書分析指出,其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在軍事上加強對中國的牽制,并為其國內的防衛產業創造更多發展空間。 藍皮書認為,盡管日本2013年來小動作不斷,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拉攏東盟國家“合縱”制華,但其收效并不顯著,東南亞國家并沒有積極響應日本的號召。 對此,藍皮書分析指出,一方面,日本的“合縱”制華戰略并沒有給予東南亞國家更多經濟上的實惠,相關國家所得好處有限。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東南亞國家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目前,在中日之間,兩面討好、左右逢源,取得更多收益可能才是東南亞各國的切實打算。 日本媒體評論認為,在對華問題上,日本與東盟存在“溫度差”。由此可見,東南亞各國不會輕易靠向某一國,更不會與日本共同對抗中國。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周邊外交,采取了切實的措施來積極發展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從一定程度上擊碎了安倍政府“合縱”制華的圖謀。 回顧2013年,在APEC會議和東盟首腦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提出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區域安全合作框架等設想。 藍皮書對此指出,“這些具體且務實的經濟合作構想,無疑比安倍首相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的防務合作等設想更具吸引力。”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間關系將實現‘質’的提升,日本希望要聯合東南亞國家制衡中國的圖謀難以實現。”藍皮書寫道。(完) |
相關閱讀:
- [ 12-27]社科院藍皮書:中國迎來人口轉型拐點 延遲退休政策應漸進推行
- [ 12-26]社科院藍皮書看漲明年股市 可能出現"5·19"行情
- [ 11-14]社科院藍皮書:中國超半企業仍在“旁觀”社會責任
- [ 02-27]社科院藍皮書:近八成政府采購高于市場價
- [ 02-26]社科院藍皮書建議逐步取消超生罰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