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有廣西玉林的聽眾反映,2007年,當地中等職業學校發放助學金時,在沒有講清楚銀行卡使用規則的情況下,就給學生們集體辦理了中國工商銀行的信用卡。這種信用卡沒有透支額度,每年還需要繳納50元的年費。因為不知道是信用卡,所以很多學生畢業之后也沒有去銷戶,結果這年費逐年累積,影響了個人信用記錄,不管是再辦信用卡還是從銀行貸款,都沒有辦法辦理了。 中國之聲記者在當地調查時發現,這樣的情況,在玉林的中職學校普遍存在。今天上午,發卡方工商銀行玉林分行方面表示,這批學生所持有的信用卡,如果沒有透支,所欠年費將會由銀行一方負責沖銷,并且在接單后5個工作日內,消除不良信用記錄。 小海是廣西玉林市高級技工學校2009屆的畢業生,目前自主創業。因為業務需要,最近想辦一張信用卡,但多次遞交申請,總是莫名其妙地被拒絕。后來在朋友的指點下,他去中國人民銀行廣西玉林分行查詢了個人信用記錄,發現自己名下居然有不良記錄,而產生不良記錄的原因,是2007年在技工學校讀書時,為領取助學金,學校集體下發的一張銀行卡。 小海:2007年十月份左右,我們那時候學校有助學金辦理,申請就發放,學校就代理幫我們辦了一個。當時不太了解那是什么卡,現在才知道那是信用卡。 與小海同年級的技工學校學生小婷說,這張所謂的信用卡,幾乎沒有透支額度。據她所知,當年在技工學校讀書的06級、07級兩屆學生中,80%以上的人,都被集中辦理過這種工商銀行的信用卡。而與小海和小婷有相似經歷的,還有玉林市衛生學校的學生們。 該校2006級學生小菲:剛開始的時候就是說用來發助學金的,當時的時候就提供一個身份證號碼給他,然后過一段時間卡就下來了,后面才發現是信用卡。 在不完全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信用卡,產生逾期年費,進而影響到個人信用記錄。這樣的情況,在玉林市多大范圍內存在?工商銀行銀行卡中心玉林分中心副主任李浩說,據他所知,涉及學生好幾千人。 李浩:11年、12年的話,應該是處理過,批量的話,幾百幾百個處理,集體去做的,估計像這種幾千應該都是有的。 以發放助學金的名義,為學生集中辦理需要收取高額年費且幾乎沒有透支額度的信用卡。銀行為什么要這么做?李浩說,學校和銀行各有所需。 李浩:大家互相有需求。也有來找的,也有我們去聯系的。學校想盡早把政策補貼落地,我們也想盡快地把卡發出去。 不過,《中國工商銀行牡丹信用卡章程》中明確表示,個人申請信用卡,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即便是2000年頒布的信用卡章程中,也有同樣的要求。而這批學生當年大部分都未滿18周歲,銀行向他們發放信用卡,符合規定嗎? 李浩:因為如果是作為儲蓄卡來推的話,作為16歲左右也應該有一定民事責任能力的人,應該也是合適了的。剛才說了,卡是沒有額度的,可能大家也沒有意識到沒有額度的,感覺就是只作為一個儲蓄卡來使用。 那這樣情況下在滿兩年之后咱們又收50塊錢信用卡年費,他因此產生不良信用記錄,那這個做法合適嗎? 李浩:我們不是現在正在進積極行相關修改工作,能夠為他們日后的信貸正常的去通過做一些積極的工作。不管過失也好,或者當時沒有做的太好的情況下,給大家一個彌補的過程。 如何彌補?李浩說,銀行積極沖銷這批學生所欠年費,并消除因此產生的不良信用記錄。 李浩:我們態度是積極的,現在是只要是年費出現的,就不用學生來承擔。這個可以明確的。 記者:因此產生的不良記錄怎么辦呢? 李浩:我們主動幫忙修改,申請刪除不良信用記錄。 記者:那這樣的處理的話大概需要多時間? 李浩:流程上應該5個工作日內應該處理完,應該沒有問題,自接單日開始算,5個工作日內。 事情銀行方面也給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但是事是解決了,這個責任不能沒人來擔。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國家是有相關規定的,當年指導中職學校學生助學金發放的《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中,曾明確的要求,學校要為學生辦理銀行的儲蓄卡,不得向學生收取卡費或者押金等費用。那么,學校當年為什么要給學生們來辦這批信用卡?不給額度還收50塊的年費呢?事情的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記者肖源 實習記者田婧瑩) |
相關閱讀:
- [ 03-31]信用卡POS機套現超6500萬 男子被罰款還獲刑
- [ 03-31]數千學生為助學金被辦信用卡 欠費進黑名單
- [ 03-31]廈門:信用卡POS機套現超6500萬 被罰款還獲刑
- [ 03-31]廈門:信用卡POS機套現超6500萬 被罰款還獲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