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前不久公布消息,國內50.66%的館藏文物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腐蝕情況,其中受重度腐蝕的文物達到230萬件。 在公眾看來,文物被“館藏”,還不安全嗎?這個驚人的數字不禁讓公眾擔心,我國放在博物館的文物究竟是什么狀態?為什么會有如此嚴重的腐蝕?近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對此做了解答。 文物放進博物館,是否等于放進了“保險箱” 單霽翔說,目前,不少博物館文物庫房面積偏少,保管設施簡陋。不少博物館展廳的條件不符合保護標準,無法控制文物存放所需的溫濕度、光照、空氣等環境因素及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具備應有的文物藏品保護環境。除一些大型博物館設有文物保護實驗室、文物修復室等文物保護內設機構外,大部分博物館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館,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實驗室、文物修復室等保護設施和專門部室,無法達到文物修復的基本條件。 解救腐蝕的文物,難點在哪 “解救館藏文物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為突出的瓶頸是在人力不足。”單霽翔表示,對于各類器物的修復,主要憑借修復人員的個人經驗把握,文物藏品科技保護處理效果的科學評價缺乏成熟標準。古代文物藏品保護科研和修復人員嚴重不足,缺乏成熟的專業技術培訓和長時間實踐積累,因此高水平的專業人員還將長期匱乏。 此外,文物藏品保護是一門科學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學問,高新技術的引進和利用顯然不足。任錚 |
相關閱讀:
- [ 04-01]故宮擬推年票制 淡季或進行“故宮免費日”試點
- [ 02-10]國內館藏文物腐蝕率超50% 僅5%經費用于文保
- [ 01-15]中國首次普查可移動文物 上億件公藏文物將登記
- [ 11-11]故宮北院區首揭神秘面紗 大型文物或重見天日
- [ 09-08]故宮啟動午門燕翅樓古建筑群維修工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