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修改武器出口原則目的之一系針對中國
2014-04-02 1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中新網4月2日電 日本政府于4月1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則的“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日本經濟新聞》2日刊文指出,日本政府此舉大幅修改了以往在原則上禁止武器出口的方針,目的之一便是針對中國及所謂“安保環境”的變化。 文章指出,日本政府此舉還助于提升日本防衛產業的競爭力;通過裝備出口和共同開發來推進與美國等友好國家的安保合作。 據介紹,日本過去的武器出口三原則為禁止向(1)社會主義陣營國家、(2)聯合國決議規定實施武器禁運國家以及(3)國際沖突的當事國或有沖突危險的國家出口武器,除此之外的地區也“謹慎出口”。 但是,自允許向美國提供武器的1983年以后,日美導彈防衛開發等21宗出口作為例外情況得到了允許。 日本這次修改的新原則明確提出了“聯合國武器禁運國”等禁止出口的情況,除此以外將經過嚴格審查,如果認定為有助于和平與日本安全保障的強化,將允許出口。 文章分析稱,日本將與美國以外國家擴大安保合作。合作對象將瞄準越南、菲律賓和印度等。這些國家均位于由中東向日本運輸石油的油輪通過的海上交通線上,而且與中國存在島礁之爭等問題。 日本考慮出口可用于海難救助和海上警戒監視的飛艇和巡邏艇。為了出口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救援飛艇“US—2”,日本將與印度展開政府間磋商。此外,澳大利亞對日本的潛艇技術表示了興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訪日的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將于7日舉行會談,有望確認兩國的裝備合作。 除了海上交通線沿岸國家以外,日本1月與法國舉行了外長和防長級磋商(2 2會談),今后將啟動近期展開共同開發的裝備的選擇工作。 此外,在防衛產業方面,三菱重工在新原則出臺之后評論稱,“有助于提升日本的國際存在感。希望為裝備品的國際共同開發與生產等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日本防衛產業的市場規模在1.6萬億日元,但全球規模被認為達到40萬億日元以上。日本企業在海外獲得訂單的機會將增加。 文章分析稱,三菱重工生產戰斗機和艦艇,川崎重工業生產運輸機和監視敵艦的巡邏機,而NEC和三菱電機則生產捕捉敵機的雷達裝置等。如果在戰斗機和無人偵察機等領域擴大國際共同生產,包括下屬承包在內的日本防衛產業領域將擴大。 日本防衛產業“存在相比海外更高的成本結構”(防衛省高官)。日本此前一直不參與國際競爭,而是依賴防衛預算。防衛咨詢公司GLobal insight社長長瀨正人表示,“官民一體提升競爭力至關重要”。 |
相關閱讀:
- [ 04-01]日媒:安倍政權雖提升消費稅 恐難扭轉財政狀況
- [ 04-01]日媒:朝鮮或對日加強對話攻勢“離間”美日韓
- [ 03-30]日媒:沖之鳥礁發生碼頭傾覆事故 造成5人死亡
- [ 03-28]樸槿惠盛贊德國反省歷史贏得信任 或暗批日本
- [ 03-28]日媒:中國大規模城鎮化中的風險
- [ 03-26]日媒:日本外相訪緬甸 欲拉東盟聯手對付中國
- [ 03-21]WTO審查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兩年 日媒稱將判違規
- [ 03-17]日媒:因“提薪”騷亂 豐田暫關閉兩家印度工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