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京津冀一體化應共同做蛋糕 而不是搶蛋糕
2014-04-03 06:42:3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邱淑群 |
分享到:
|
從“單相思” 到“三廂情愿” 京津冀一體化的曲折歷程 京津冀一體化已提出多年,但也同樣耽擱多年。在梳理京津冀一體化的歷史時不難發現,三地融合的進程早已開始,卻始終難以推動。 早在2001年,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就提出大北京規劃,引起眾多反響;2004年,國家發改委組織京津冀有關城市負責人,就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一些原則問題達成“廊坊共識”;2005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京津冀應在多方面協作;2006年,“十一五”規劃中收入了京津冀區域發展問題,國家發改委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規劃的編制;2011年3月,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發布,提出“打造首都經濟圈”。 真正的進展出現在2013年,習近平提出北京、天津應譜寫“雙城記”,并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習近平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座談會,京津冀一體化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很長時間里,面對著北京、天津這兩大直轄市,急切想要與之結伴而行的河北,都如當地媒體所形容的那樣:“單相思”。 僅從規模上看,京津冀一體化的難度就讓人生畏。北京、天津與河北三地總人口數超過1億人,這個數字在世界人口排名中,也僅落后于十幾個國家。三地總面積達21.6萬平方公里,僅僅略小于整個朝鮮半島,大于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主權國家面積。 三地之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同樣橫亙在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之前。據北京市官員透露,習近平總書記曾表示,北京、天津兩個城市太胖,周邊的其他城市太瘦,從三地發展情況看,這一概括極為準確。 在2013年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上,北京3360元,天津2726元,河北1882元;在211大學數量上,北京26所,天津4所,河北則只有1所;在城鎮人口比率上,到2012年,北京和天津分別達到86.20%和81.55%,而河北卻只有46.80%;在央企數量上,總部在北京的有90家,天津與河北則均為0家…… “北京和天津兩個大的直轄市,其輻射帶動作用,遠遠小于它們的虹吸作用。河北圍繞著京津,全中國都往北京跑,河北自然不例外?!鄙蜩治稣f,河北過去為北京和天津的付出很大,但“得到的和付出的是不均等的”。 盡管在發展水平上與京津相差甚遠,但河北有著京津所羨慕的土地空間,截止到2012年,每平方公里上需要養活的人數,京津冀分別是1261人、1183人、386人。 趙弘認為,這種不均衡是河北的優勢。在一體化進程中,周邊區域的優勢主要就是生態優勢和成本優勢,但污染嚴重的河北,如今只能抓住房價、地價低的成本優勢。 “總書記的話里有鼓勵,但是也隱含著批評?!睆堈急蟾嬖V記者,習近平講話中提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就是批評此前的京津冀合作中,沒有找到區域合作共贏的利益機制。沈瑾認為,可以參照歐盟的協作方式,“那么多國家間的良好協作都能做到,我們在一個國家內當然也可以”。 趙弘認為,基于財稅體制的利益協調、合作與共享機制應該完善,“馬克思講過一句話,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會讓自己出丑。如果不解決利益問題,美好的愿望是很難實現的?!?/p> 如今,在最高領導人的直接推動之下,原先困擾于各自利益的三省市,終于可以坐下來積極推進協作,開始漫長而值得期待的轉型之路。各有需求的京津冀,拋下包袱,擺出了“三廂情愿”的合作姿態。 共同做蛋糕而不是搶蛋糕 合力打造一體化雛形 40分鐘,這是北京、天津與保定三地間高鐵所需要的大致時間。到2015年保津城際鐵路通車后,這一切將成為現實。 類似這樣的愿景,在京津冀一體化中已經逐漸觸手可及。在習近平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講話中,明確了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的思路。這意味著,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與已經開始的大氣污染治理合作一道,成為這三地間合作的“先頭兵”。 絕大多數官員、學者認為,政府當下需要著力搭建合作的平臺,解決合作的體制機制問題。“頂層設計”作為習近平提出的7點要求中的第一項,成為當下最緊迫的任務。 3月25日發布的《京津冀發展報告(2014)》建議,應盡快出臺“京津冀地區區域規劃”,建立常態化的“京津冀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共謀發展。 沈瑾認為,京津冀之間談區域協作這么多年,現在至少需要兩方面的推動:一是行政層面,三地之間的協調需要“相當級別的行政推動力”,否則效率會很低;二是制度層面的推動,加強體制機制建設。 “如果不做好頂層設計,即使把北京五馬分尸,也滿足不了大河北的需求?!壁w弘表示,盡管河北11個地市都有很高的積極性,但是秩序很亂,尚未做到資源的整合。河北省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省委書記周本順強調,“要從大局出發”,“要完善層級結構”,“堅持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干下去”。 資源的再分配如何進行,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如何擺正,也成為下一步合作的焦點。 “京津冀應該共同做蛋糕,而不是搶蛋糕?!弊鳛椤翱偛拷洕崩碚摰奶岢稣?,趙弘認為,北京需要更多借助相關資源進行創新,同時有序、有步驟地與河北合作,將整個區域帶動起來,而不是簡單地將現有資源拿出來分。 沈瑾建議,京津冀將過去的垂直分工變為區域內的水平分工,改變過去各地追求大而全的發展模式。“大的科研院所囤積了大量的人才,在北京搞研發,這是首都先天具備的優勢,但是制造、物流等下游功能,應該在水平分工中交給河北?!?/p> 沈瑾認為,應該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來調節,政府可以通過稅收上的優惠或者提高,表明對于不同地區分工的導向。各個地區可以爭利益,但需要用這些政策表明,在京津冀區域內不鼓勵爭小利、損大局。 從京津冀三地負責人的表態來看,分工正在逐漸明確,三地間的對接工作也已悄然開始。 今年,河北將新增2億元獎補資金,支持承接京津地區優勢產業項目。河北省對接北京的衛生、教育、批發等功能轉移的工作也已經開始,例如,保定將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而廊坊將加大對接北京科技、教育、醫療、會展等功能性資源。 京津冀一體化的雛形需要多久才能實現?這個問題暫時無解,但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次不會像過去10年那樣停滯不前。趙弘認為,如果能抓住核心問題,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 而7年之后的2020年,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年份。記者 劉少華 |
相關閱讀:
- [ 04-02]媒體稱房價暴漲成京津冀一體化主要障礙
- [ 04-02]政策未定樓市先火 京津冀須防房價“一體化”
- [ 04-02]京津冀一體化或涉50余縣1.5億人 堪比洛杉磯崛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