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世祥,雪山銘記你(時代先鋒)
2014-04-03 12:16:4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黃麗紅 黃曉夏 |
? 生命雖止,精神不泯。2013年12月16日9時50分,中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畢世祥同志,在深入基層開展工作途中遭遇車禍因公殉職,終年53歲。 他對人民的愛戀,在雪域高原激蕩;他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用生命刻畫“親民、務實、律己”優良作風。 畢世祥常說,老百姓最質樸,最注重結果。履職甘孜州副州長期間,他兩個月跑遍了全州18個縣,跨縣過鄉,走村入戶,堅持深入基層村寨。 2009年2月19日,四川省在藏區實施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主抓該項工作的畢世祥步履匆忙,深入全州牧區縣牛場牧戶,反復征詢牧民意見,形成了第一手設計藍圖。 2010年青海玉樹“4·14”地震波及甘孜州石渠等縣,畢世祥第一時間抵達石渠開展抗震救災。冒著余震頻發、飛石滾落等危險,他深入災情嚴重的真達鄉真達村、麻達村和紫夫村。一年中,他11次到石渠災區、6次赴玉樹災區,傾力災區恢復重建。 畢世祥任旅游局長6年期間,走遍甘孜州上百個景點,親手寫了幾十個旅游發展規劃方案和幾十萬字的論文,被稱為甘孜州的“旅游規劃師”。 依托旅游業走上致富路的農牧民群眾提起畢世祥,很多人忍不住落淚,他們說:“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是他的鐵腳走出來的,多么希望他能來家中看一看,坐一坐,可惜他走了。” 這樣的“零距離”接地氣,舉不勝舉。從廣袤高寒的牧區,到山高谷深的農區,他進村入戶,把田間地頭當課堂,以牧場草甸為書本,拜農牧民群眾為師,汲取群眾智慧和力量。 “最好的蟲草在課堂”,這句話在甘孜大地上廣為傳播。 3年前,畢世祥在石渠縣調研,跑遍了東區6個鄉。在長須干瑪鄉,群眾送子女入學的少,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都去放牛、挖蟲草。了解這個情況后,畢世祥十分著急,用純熟的“牛場話”與大家交流教育問題。他問大家,最好的蟲草在哪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在蟲草山上。畢世祥說,不在山上,而是在課堂上、書本里和老師講授的知識里。 畢世祥的足跡行遍全州325個鄉鎮,年均深入農牧區5個月以上,行程8萬公里。 他有一副雪山鐵骨,他有一腔草原柔情。 |
相關閱讀:
- [ 09-26]馬蘭魂——追尋林俊德院士的足跡
- [ 09-25]馬蘭謠——林俊德院士的妻子黃建琴如是說
- [ 09-24]赤子情——追記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
- [ 07-06][時代先鋒]記黑龍江撫遠縣水產局原局長屈興才
- [ 07-05]普蘭會記住你——記普蘭縣委書記楊林
- [ 07-01]人民日報社論:爭當時代先鋒 永葆生機活力
- [ 06-30]追記晉州市呂家莊村原黨支部書記高能權
- [ 06-25][時代先鋒]洪水中用生命堅守責任 記村支書王建平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