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貴過房產 還要20年一"交租"——如何守護逝者安寧? 新華網上海4月3日電(記者周蕊)清明節臨近,多地墓園對超過20年使用期限的墓地續收管理費,引發社會關注。逝者為啥要20年一“交租”?20年的“收租期”是否合理?誰來守護逝者的安寧? 墓地“居住”費是房產的十數倍 近期,包括沈陽、青島、濟南等在內的全國不少地方,陸續出現公墓20年使用期屆滿,面臨續收護墓費的問題。逝者還要20年一“交租”?這一話題引發了網友熱議。 山東的百齡園公墓、遼寧的回龍崗墓園等均出現了部分墓地使用到期的情況,一些家屬由此還收到了墓園的繳費通知單。網友“free2012的夏天”說,墓地的“租金”原本就不菲,還只有20年使用時間,實在是“死不起”。 記者致電多個墓園發現,發生墓地繳費到期的情況時,墓園除了通過原有的聯系方式聯絡,有的還會選擇在清明、冬至前后等家屬祭祀集中的時段在墓園、墓地張貼告示等方式告知家屬,并安排工作人員“蹲守”。 讓公眾不安的還有墓地的年單位“租金”。記者調查發現,現時的墓地每平方米價格遠超過同區域的房產,如果再按照墓地的20年繳費周期和房產的70年使用權折算,墓地每年每平方米“居住”費用是房產的十數倍。 比如,在上海嘉定區的“青竹園”“長安墓園”等,占地1平方米左右墓地售價約5萬元至8萬元,而今年初嘉定區新開樓盤價格水平多維持在1-2萬元/平方米的區間,墓地單位價格是房產的4-5倍左右。以年均單位“居住”費用計算,墓地是房產的14-17.5倍。 值得注意的是,民政部有關負責人此前回應明確,墓地使用期限與其土地性質和使用年限有關,一般為50年或70年,20年是指護墓費的繳費周期,而并非使用期限。民政部1992年發布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經營性公墓的護墓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20年。 與此對應,北京、江西等地的墓穴和骨灰格位的一個使用周期均為最長為20年,期滿后須續租。 “葬有所安”遭遇“墓地危機” 20年使用權還靠譜嗎? 民政部此前表示,繳費周期定為20年,是出于保護群眾利益和方便群眾繳費的角度提出的。但不少居民對墓地20年一“收租”的做法頗為反感。那么,“收租期”是否有延長的可能? 網友“張貴峰”說,“死有所葬、入土為安”是最基本的殯葬倫理,現在墓地每隔20年便要被“催費”一次,否則便將被視為“無主墓”的做法,讓死者難安。 一面是居民“葬有所安”的現實需求,一面是“墓地危機”在大城市上演的現實,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毀綠造墓、填河造墓的現象。 《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2-2013)》顯示,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現墓地緊缺。 上海殯葬行業協會會長王宏階介紹,根據目前的統計數據,上海的經營性墓地有7000多畝,已使用的超過5000畝,在公墓土地量不再增加的現狀下,剩余的公墓土地還夠使用不到20年。 在北京,人們所熟悉的八寶山公墓周圍早已高樓林立,公墓處于城市中央。由于墓地價格高昂且緊俏,不少居民不得不“活在北京、葬在河北”,去周邊的河北、天津等地買墓,還由此形成了一條“環北京公墓帶”。 殯葬專家喬寬元指出,大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對墓穴設定一個使用周期是很有必要的,但期限的制定必須考慮百姓的接受程度。他說,現行墓穴的使用周期是民政部十幾年前制定的,當時居民的平均代際年齡還是20年,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計劃生育的實施、晚婚晚育現象的增多,特大型城市的代際年齡已經延長到了30年,20年的規定值得商榷,應更加尊重社會現實和居民需求,制定合理的期限。 如何保護逝者的安寧? 記者查詢發現,現行《殯葬管理條例》對使用年限期滿后是否應予續期、如何續期、是否收費及按什么標準收費等則沒有作出任何規定。 專家指出,現行的法律法規對墓地到期后的處理少有涉及,墓地到期怎么“續租”、按什么價格“續租”等問題均沒有明確的規定,這也給到期墓地的處理帶來了難度。專家建議,相關部門除了要探討適當延長墓地使用周期,還應盡快出臺相關細則,平衡墓園和家屬的利益,同時,大力倡導文明綠色殯葬新風氣,緩解人地矛盾。 東部地區一家墓園負責人說,考慮到現在收費到期的墓地不多,超過的時間也不長,對這些超期墓地的處理還在觀望,“但如果家屬長期不繳費,園區將來肯定吃不消,希望能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界定超期墓地的處理。” 這位負責人說,隨著近年來人力、物料成本的上漲,園區的管理成本遠低于收取的管理費,不得不通過墓穴的銷售貼補管理上的虧空,實行“以墓養守”。“一個清明節下來,交通短駁車、治安、管理的費用最低也在20萬元,希望能夠理順定價機制,在讓墓地價格回歸合理的同時,讓管理價格也回歸合理水平。” 喬寬元指出,應在殯葬產業的價格體系中肯定從業者的服務和勞動價值,鼓勵消費者為從業人員的技術、服務、管理等無形產品買單,而不是通過消費其推銷的高價產品為服務“補漏”。同時,還應大力倡導百姓“厚養薄葬”的觀念,對生態葬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支持政策,扭轉其“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
相關閱讀:
- [ 04-02]福州墓地價格普漲一成 陵園放棄小戶型墓地
- [ 04-02]德國一墓地開辟女同性戀專用區 可埋葬80名逝者
- [ 04-02]墓地價飆漲吸引投資客 在廈炒墓地當心被套牢
- [ 04-02]福州墓地價格普漲一成 陵園放棄小戶型墓地
- [ 04-01]廈門私人養護隊被趕墓地 薛嶺公墓墓地失修引質疑
- [ 04-01]廈門私人養護隊被趕墓地 薛嶺公墓墓地失修引質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