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不會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 貨幣放水不會重現
2014-04-04 06:52? 羅 蘭?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扶持小企業 改造棚戶區 加快修鐵路 調控開出3副藥方活血化淤(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羅 蘭 面對一季度經濟下行趨勢,國家及時開出3副藥方提振經濟。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專家指出,三項穩增長措施針對性強,既能補經濟發展的短板,又能消化一些過剩產能,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未來,宏觀政策依然遵循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會出臺大規模刺激措施,也不會貨幣大放水,但為穩增長和服務實體經濟,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 1 舍棄刺激偏重調理 今年1-2月經濟增長低于預期,一季度GDP增長將低于7.5%的下限,市場因此恐慌,而中央則鎮定自若,沒有急于從外部刺激經濟,而是開出一份偏重內部調理的、具有針對性的藥方。 小微企業是促創業、保就業、活躍市場的生力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的上限,由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進一步較大幅度提高,并將政策截止期限延長至2016年底。 加快棚戶區改造是改善民生的硬任務,也可以有力拉動投資、促進消費。會議強調,今年要更大規模推進棚改,必須抓住資金保障這個“牛鼻子”。會議確定,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實行單獨核算,采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向郵儲等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籌資,鼓勵商業銀行、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等積極參與,重點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 加強中西部鐵路建設,不僅可以擴大有效投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而且有利于推動新型城鎮化、改善欠發達地區發展環境。會議指出,今年全國鐵路預計投產新線6600公里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多公里,其中國家投資近80%將投向中西部地區。會議還確定了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籌措和落實建設資金的政策措施。 2 補短板而非下猛藥 梳理此次穩增長措施,可以發現著重點在于調結構,補短板,而非盲目地下猛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主任徐洪才對本報記者說:“國務院政策出臺得很及時。針對經濟下行壓力,政策并沒有一刀切,而是在穩增長的同時,補短板,調結構,消化某些領域的產能過剩,比如棚戶區改造和鐵路建設,在改善民生的同時,也能消化一些過剩產能。” 華融證券的報告評論說,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政策措施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穩增長意圖明顯,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二季度經濟有望企穩。 “以前的大規模刺激政策是漫灌,這次點灌,漫灌負面作用大。現在經濟沒大規模下滑,所以不需要大的刺激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會變,在此基礎上再做定點、定向的結構性調節,補短板,如民生領域和具有長遠發展的基建工程的同時,可以消化一些過剩產能,這樣能維持經濟平穩運行。”徐洪才說。 3 貨幣放水不會重現 專家指出,未來經濟政策仍將以穩中求進為主,不會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貨幣放水也不會重現。有機構分析,經濟增長目標已然降低,把增長目標調低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壓低增長率來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國家不會為了短期提升經濟增速而大幅放松貨幣。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任務,進一步創新宏觀調控的方式方法,持續推出激發企業活力、有效擴大內需、促進就業創業等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政策舉措,創新財稅金融等支持方式,積極應對各種壓力、風險和挑戰,在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協同并進中穩增長,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 徐洪才認為,在穩中求進的基礎上,未來穩增長措施將以增加就業和服務民生為核心,向激活市場活力和經濟發展內生增長動力傾斜,而不是靠外部刺激和輸血。因此,貨幣不會大放水,但為服務于實體經濟,流動性要合理充裕,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 “一季度GDP可能是7.3%,仍在合理區間。二、三季度經濟增速有可能回升,期間政策會有微調,以確保全年宏觀經濟目標能實現。”徐洪才預計。 |
相關閱讀:
- [ 04-03]福州中招細則出臺 照顧政策涉及五類考生
- [ 04-03]安倍接見寶冢歌劇院演員 再談日政府女性政策
- [ 04-03]“以房養老”試點仍未落地 各方靜待政策細則出臺
- [ 04-03]廈門公布初招政策 多個招生劃片區域調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