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腹背受敵押注奧巴馬 英媒評論稱美難有作為
2014-04-04 10:08?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藍曉梅 藍曉梅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解鈴還須系鈴人。”韓國延世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學者金凱(音)2日在《外交學者》上撰文援引中國這句俗語稱,外部干預可能在某些時候確實需要,但中日之間的問題和爭端,最終只能通過當事雙方解決。通過構筑和維持同盟只能是維持暫時的和平,不能持久。 日本看上去已經選擇了“解鈴人”——美國總統奧巴馬。據《日本時報》3日報道,日本消息人士稱4月23日-25日奧巴馬將訪問日本,日本計劃以國賓之禮迎接奧巴馬,這將使奧巴馬成為繼1996年克林頓之后又一享受這種待遇的美國總統。之所以給予最高禮遇,是因為“面對朝鮮核武與導彈計劃的擔憂以及中國海上擴張,奧巴馬在與安倍的會晤中將強調美日安全同盟的重要性”。日本《讀賣新聞》敦促安倍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與奧巴馬重建信任”。報道稱,東京與華盛頓的關系日益破裂,尤其安倍去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之后。在華盛頓,出于大戰略考慮,許多人對安倍參拜感到惱怒,因為這只會破壞美國在亞太打造聯盟的努力。華盛頓一些官員開始質疑安倍是不是在挑戰基于1951年舊金山和約基礎上的戰后國際體系。在東京,許多人則因美國駐日使館對安倍參拜表達“失望”感到受挫,一些人譴責美國受了中韓公共外交太大的影響,另一些人認為如果換了共和黨執政應比奧巴馬政府更理解日本人。 多家國際媒體從克里米亞危機得出的推論是:美國不會冒險跟另一個核大國開戰——而且還是為了地球另一側幾個無人居住的島礁。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如果要制裁中國,美國的代價將比制裁俄羅斯更沉重,因為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理論上,美國可以限制中國商品進口,甚至能在緊急關頭動用美國海軍阻斷中國的能源進口。但正如俄羅斯一樣,中國也能使用多種經濟武器報復,如破壞美國企業的供應鏈和拒絕購買美國短期國債。【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美國、德國記者藍雅歌 李珍 王剛 蕭達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 張倍鑫 汪析】 |
相關閱讀:
- [ 04-04]中方提中日峰會條件:安倍不再參拜
- [ 04-04]日媒:中國要的是“面子” 安倍圖的是修憲
- [ 04-04]日媒曝中方提中日峰會條件:安倍承諾不再拜鬼
- [ 04-04]安倍腹背受敵押注奧巴馬 英媒評論稱美難有作為
- [ 04-03]安倍主張反省捕鯨案 官員回應竭力恢復商業捕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