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國家價值觀的總宣示——習近平訪歐的時代啟示與歷史坐標
2014-04-04 20: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2014年春天,歐羅巴大地,風自東方來。 3月22日至4月1日,習近平主席開啟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的國事訪問,出席在荷蘭召開的核安全峰會,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11天,90多場活動。透過豐富多彩的外交活動,如春風化雨般,現代中國的國家價值觀傳遍歐洲。 對歐洲來說,中國曾經是“老大帝國”。但不知不覺間,中國已華麗轉身,駛上崛起的快車道。眾所周知,傳統西方曾習慣戴“有色眼鏡”看待中國,顯然這種觀念已嚴重脫離實際。 剛走出歐債危機惡夢的歐洲諸國,想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又害怕中國強大后帶來威脅,內心少不了糾結。 在荷蘭海牙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發表中國關于發展和安全并重、權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觀。這是中國首次公開“核安全觀”,也是世界各國中第一個提出“核安全觀”。 在德國,習近平以“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展開話題,指出這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 “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我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堅持這條被實踐證明是走得通的道路”。習近平的這番講話,是對曾經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的有力回擊。 面對烏克蘭問題、中國國防預算、南海問題等歐洲民眾關注的“敏感”話題,習近平無不有問必答,在世界熱點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更在事關中國國家利益的問題上表明中國立場,亮出中國底線: ——烏克蘭問題,“對于一切有助于局勢緩和政治解決的方案,中國持開放的態度”; ——國防建設領域,“我們絕不走‘國強必霸’的道路”“我們必須有足以自衛防御的國防力量”; ——南海問題,“我們不惹事、不怕事,有關我國領土主權完整的事情,當然要堅決捍衛”。 打消疑慮、破除戒心,才能形成“和而不同”的共識,拓展彼此合作的空間,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點,也才能分享彼此發展尤其是中國崛起帶來的機遇。 同為世界不容忽視的力量,中歐雙方尤其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借鑒、互相促進,習近平說:“尊重雙方改革道路,借鑒雙方改革經驗,以自身改革帶動世界發展進步。” 在此背景下,不僅“德國質量”同“中國速度”對接有著美好前景,中荷建立開放務實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中法開創緊密持久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新時代,中德關系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中比建立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關系…… |
相關閱讀:
- [ 04-04]專家分析“七大軍區司令員齊發聲貫徹習近平指示”
- [ 04-04]習近平會見蘇丹國民議會議長法提赫
- [ 04-04]習近平訪歐簽百余項協議 將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 [ 04-04]專家分析“七大軍區司令員齊發聲貫徹習近平指示”
- [ 04-03]習近平會見蘇丹國民議會議長法提赫
- [ 04-03]一橋飛架中歐——記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
- [ 04-03]省委常委(擴大)會學習貫徹習近平蘭考重要講話精神
- [ 04-03]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十一天圖片全記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