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在浙江奉化市一小區,一幢僅有20年房齡的住宅樓突然坍塌,造成7人被埋,其中一人搶救無效死亡。而4年前,就在當地,一幢建于1987年的磚混結構居民樓,同樣出現了倒塌。 不僅僅是奉化,在國內許多地方,人們抱怨今天大干快上、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時,似乎發現在建筑質量上曾經頗得人心的“老樓”也隱患頻出。現在百姓正居住的樓房,不少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些“80后”“90后”樓房,正值剛健的黃金年齡,卻“未老先衰”。 事實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由于規范標準體系跟不上建設速度,那個時代剛剛進入市場的建筑工人來不及學習建筑常識,有的就從稻田直接上了腳手架;而工程質量監管體系未完善,也導致工程的施工質量參差不齊。奉化這座突然倒塌的居民樓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尚待權威部門認定,但它的突然垮塌卻讓人目瞪口呆。 人有生老病死,房屋作為一種建筑產品亦如此。一旦發現隱患,就需要及時“看病就醫”。然而在各地,老樓危樓加固維護工作整體上并不盡如人意——一些地方采取一拆了之,一些地方任其自然維持現狀,甚至忘記了老樓危樓存在的安全隱患。 眾所周知,著名的“海恩法則”指的是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換言之,事故發生前也許早就敲響數次警鐘,只是不以為意。以這起事故為例,住戶反映,這幢樓早就有危樓信號:右側房屋持續出現墻體剝落,晚上睡覺都會掉粉塵…… 英國建筑的平均壽命是132年,美國是74年,我們不能讓20歲就成為我們國內部分居民樓“病疾纏身”的年紀。為防止身邊有更多的“老樓”提前壽終正寢,建議各地相關部門盡快對所轄城市的老樓進行全面普查和徹查,對可以加固維護的盡量予以加固,確保“老樓”安全使用。同時,對沒有維護價值,抑或是妨礙城市規劃建設的危樓,采取外遷安置居民的辦法,并通過拆遷補償,最大可能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屋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記者 段菁菁、裘立華) |
相關閱讀:
- [ 04-04]奉化居民樓坍塌:消防員巳觸碰到第七名被困人員
- [ 04-04]吉琿鐵路隧道坍塌12人仍被困 專家回應救援緩慢
- [ 04-04]奉化居民樓坍塌仍有4人被埋 兩人電話可打通
- [ 04-04]吉林隧道坍塌救援獲突破 給養“生命通道”打通
- [ 04-03]連日大雨致東莞一小區擋土墻坍塌 壓壞數臺私家車
- [ 04-03]吉林隧道坍塌事故救援給養管打通 被困者有回應
- [ 04-03]吉琿高鐵隧道坍塌:救援人員暫未與被困者取得聯系
- [ 03-28]日本奧運主會場屋頂遇大雪或坍塌 將重新設計(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