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個工作崗位消失 在19世紀前葉的英國,機械織布機的廣泛使用,造成了眾多有技術的紡織業者失業。為此一大批工人誓與機器抗爭到底。許多工廠及其中的機器被手搖紡織織工焚毀。坊間盛傳,內德?盧德(Ned Ludd)將軍或盧德王率先砸碎了兩臺紡織機,開啟了破壞機器之先河,于是才有了這一場暴動。而事實上,此人與生活在舍伍德森林的羅賓漢一樣是虛構的人物。不過,這位傳說中的盧德先生,卻給了后世人一個描述反對科技進步人士的專門稱謂——盧德分子。 技術革命不僅僅是淘汰了紡織工人,一個世紀以前農業工人也曾面臨相同的處境。1900年,近一半的成年人在田地間工作。因為有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作物種植機等各式各樣的機械化農具,現今的從業人口中,從事農業的只占2%多一點。 然后技術的力量延伸到城市,1945年,當超過1.5萬名曼哈頓電梯操作工人和維修工人罷工之際,紐約航空公司干脆關門停業。商業整整停頓了一個工作周,紐約城市長不得不強烈呼吁罷工者返回工作崗位。然而如今,跟專業打字員和接線員這類的工作一樣,電梯操作工人成為自動化發展的又一個代價。 而今在過去的30年中,伴隨著數字革命,眾多只需要中等技能就能完成的工作,比如說打字員、票務代理、銀行出納員以及許多在生產線上的工作,都遭遇了和當年織布工一樣的命運,而這些工作都曾是20世紀的中產階層賴以生存的基礎。 工業革命剛開始時機器逐漸地替代體力勞動的工人和騾馬,淘汰舊工作,但也創造新崗位。數字革命會不會也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呢?馬丁?福特,一位來自硅谷的軟件企業家,在其2009年出版的著作《未來之光:自動化、技術發展和未來的經濟》(The Lights in the Tunnel)一書中提到,由技術帶來的新工種,比如網絡程序員、手機銷售員、風力渦輪機技師等,只是就業率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技術確實會催生新的工作,但歷史告訴我們,它還能讓工作消失,而且相當快!福特指出,超過5億個工作崗位,或多或少都能夠由一個運行在計算機上的軟件代替。10年之內,這其中的很多崗位很有可能銷聲匿跡。 |
相關閱讀:
- [ 11-18]《機器之心》開播 上演“人機基情”
- [ 03-05]臺灣一男子疑妻外遇 持菜刀挾持要求看LINE
- [ 02-21]東莞涉黃女輾轉異地重操舊業 到廣西縣城賣淫被抓
- [ 02-18]香港最新失業率跌至3.1% 創16年新低
- [ 01-30]北京4月起最低工資漲至1560元 調整后惠及311萬人
- [ 01-30]北京上調7項社保待遇標準 最低工資提至1560元
- [ 01-28]英媒:世界未準備放棄人力 人類仍是自動化主人
- [ 01-23]英國人因收入下降不得不尋求增加工作時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