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韓國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墓地管理事務所所長金東勛接受《法制晚報》記者的專訪,他參與了日前中國志愿軍遺骸移送工作。該管理所位于韓國京畿道坡州市,這里埋葬了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中戰死的志愿軍及朝鮮人民軍士兵遺骸。
金東勛稱,今年開始,計劃將墓地中的志愿軍與朝鮮軍分開,進行單獨埋葬。此外,希望中韓雙方可以合作,共同完善志愿軍墓地管理所設施。
金東勛告訴記者,這里的墓都是西北向,為了讓埋葬在這里的年輕戰士們可以面朝家鄉。
墓地6000平米 距休戰線僅5公里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您好金所長,請問志愿軍烈士墓地管理所是何時創建的?當時為何選擇這里作為集中安葬地點?
金東勛(以下簡稱“金”):大約在1996年6月,當時依照日內瓦公約和本著人道主義精神,韓國政府開始將挖掘的軍人遺骸移送到這里統一埋葬,建成了現在的墓地管理所。之所以選擇坡州市,是因為這里距離休戰線很近,僅5公里。當時這一地區戰事較多,因此在這里死去的軍人人數也要比其他地區多。此外,我們村位于開城南邊,從來沒有水災等自然災害,環境也是比較適宜的。
FW:墓地管理所規模有多大?現在有多少工作人員在維護日常工作?
金:現在公墓總面積約為6099平方米,分為一墓區和二墓區。管理所由韓國國防部所屬的遺骸發掘團做主持工作,而日常管理則由本地政府來做,主要包括清洗、移送、看守監督等。目前由2個管理人員進行這些日常工作。
面朝祖國 墓碑統一向西北安放
FW:志愿軍烈士墓地的建造和普通墓地相比,有什么特別的講究和考慮呢?
金:志愿軍烈士墓地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墓碑全部面朝西北方向。事實上,按照韓國風俗,墓地基本都是東南向安置的。但是,當時考慮到這里埋葬的都是年輕士兵,他們戰死異國,因此我們將他們的墓地面朝故鄉,讓年輕的戰士們看到北京。
FW:一些國家的中國境外烈士墓地因為維護不當,有被毀、荒廢的現象,那么韓國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墓地管理所日常是如何進行管理維護工作的?
金:在夏天下雨時,我們會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對墓地造成破壞;到了秋天則會做些除草工作,保持整潔干凈;在冬天風雪天氣時,我們會經常除雪,防止前來祭掃的人滑倒。
FW:每年舉行的大型紀念活動有哪些?
金:最重要的活動應該算是下葬儀式,要按照宗教禮節進行。此外,一年還要進行一次“仟度祭”,這是我們韓國的傳統民間祭祀活動。
FW:您是如何成為墓地管理所所長的?可否介紹下您的個人情況?
金:我是1955年出生的,原本是這個村的村長,早年從事農產業生產管理工作,妻子在鄰村經營一家熟食品加工企業。1996年志愿軍烈士遺骸遷入我們村后,我決定好好進行管理,給歷史留下一些對戰爭的反思,于是與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無報酬地進行日常維護工作。原先的墓碑都是木質材料,在我的建議下改用石材墓碑,上面刻有發掘日期、遺骸編號、挖掘地點、名字。但這里被埋的多是無名氏,個人信息無法考究。
遺骸挖掘嚴謹 需找到歷史見證人
FW:您本人對中國有怎樣的印象?是否來過中國?
金:杭州有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對韓國現代史很了解,幾年前,他聽說我們村和管理所的情況后來到韓國實地探訪。在他的邀請下,我在2011至2013年期間共去了3次杭州,這個月馬上又要到杭州去了解中國祭祀風俗等事宜。
FW:現在在韓國境內大概有多少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這個數據是如何統計的?
金:據資料統計大約有13萬具志愿軍烈士遺骸,數據由韓國國防部提供,戰爭史料中也有記載。
FW:近年韓國政府稱將組織各個社會機構進行挖掘工作,今后每年春天是否都會像今年一樣,歸還一定數量的遺骸?
金:確實,韓國每年都在進行軍人遺骸挖掘工作。但這項工作十分嚴謹,很多時候需要史料、見證者作證才能開挖,特別是見證者的年齡都很大,因此挖掘有一定的難度。挖掘出的軍人遺骸會在坡州先安置,再移送回中國。但具體是每年春天還是何時移送,則要看當時的挖掘進度,如果僅挖出1、2具就不會馬上送回了。
FW: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墓地管理所建成后,來參觀祭掃的人多嗎?對于烈士家屬申請入境掃墓,有什么特殊政策嗎?
金:前來參觀的中國人的確不少,但是由于各項設備都沒有準備好,因此多有不便。此外,目前也沒有針對前來祭掃的人的特殊政策,一般外國人來掃墓需要和韓國國防部申請報備。
FW:韓國境內還有其他外國軍人墓地管理所嗎?還是將外國軍人墓地統一安置管理?
金:目前軍人墓地管理所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軍人是一起安置的,而今年開始,我們有計劃將志愿軍單獨安葬。
FW:管理所的經營順利嗎?平時遇到過什么困難?
金:說心里話,現在前來祭掃的人多了,而且人們按照中國的傳統,會有燒香的儀式環節。但是目前墓區并沒有建造燒香的區域,甚至連公共衛生間也沒有。我們希望今后可以建造可供燒香的祠堂,還可以增加休息區。但由于目前管理所都是個人自愿管理,我們的其他工作收入也無法負擔起設施建設。因此,希望未來中韓雙方可以合作,整修、完善志愿軍烈士墓地管理所。(記者李文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