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釋疑:落水后激活30天不斷發射聲波
2014-04-06 14:2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由于馬航MH370航班黑匣子的電量即將耗盡,搜索黑匣子的工作變得非常緊迫。作為解開航班失聯之謎的關鍵證據,“黑匣子”究竟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 問:什么是“黑匣子”? 答:“黑匣子”為橙紅色,正常情況下是兩個長約40厘米、寬與高分別約20厘米的長方體,每個重約20公斤到30公斤。 商用飛機一般安裝兩個“黑匣子”,它們的名稱分別是“駕駛艙語音記錄器”和“飛行數據記錄器”。前者用來記錄駕駛艙機組人員在最后2個小時的言談和各種可聽到的聲響,以及同地面飛行控制機構的對話等;后者則能記錄25小時的飛行參數,如飛行速度、高度、加速情況以及磁角等。 問:“黑匣子”有什么作用? 答:“黑匣子”記錄了飛機飛行期間,特別是事故前夕的詳細信息資料,可再現事故發生的過程,對于事故原因調查、定性及善后處理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世界上大部分空難的原因都是通過“黑匣子”找出來的。 問:“黑匣子”裝在飛機的什么位置? 答:“黑匣子”安裝在飛機尾部,在絕大多數航空事故中,這一部位往往保存得較完整。 問:海洋中怎么找到“黑匣子”? 答:“黑匣子”帶有水下信號標識器,如果落入海中受到浸泡,會自動激活電池供電系統,在30天內不間斷地向外發射頻率為37.5千赫的脈沖聲波,搜尋者可以使用專門的水聲信號接收器確定其方位。 30天后,“黑匣子”已不能對外發射脈沖聲波,只能通過水下攝影等方式搜尋,難度大大增加。法航447航班“黑匣子”搜尋工作耗時2年之久。 問:“黑匣子”能工作多久? 答:國際民航組織關于“黑匣子”水下定位信標的標準規定,它至少應該工作30天。馬航370航班“黑匣子”制造商美國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說,“黑匣子”堅固耐壓,可抵御高溫、沖擊并承受6000米深的水壓,飛行數據記錄儀可保存數據至少2年。 鑒于電池技術發展很快,國際民航組織的標準近來也做了修訂,規定最遲不晚于2018年1月,民航飛機“黑匣子”的水下定位信標至少能工作90天。 問:找到“黑匣子”后怎樣分析? 答:“黑匣子”在飛行事故中往往經歷各種極端條件,要想獲得其中的數據、還原最后場景,要用特殊的技術將其物理恢復。比如,長期浸泡在水中的“黑匣子”首先要清洗和真空干燥。 物理恢復“黑匣子”的工作由生產商負責,然后由專業調查人員下載、讀取其中數據進行分析,這一過程往往需要數周。 問:“黑匣子”是誰發明的? 答:“黑匣子”的發明者是澳大利亞工程師戴維·沃倫。他發明“黑匣子”的想法始于1953年的一次墜機事故。當年,世界第一架噴氣式客機“彗星”號墜毀,沃倫在事故調查過程中想到,如果將飛行員的對話和飛行數據保存在抗墜毀和防火裝置中,一旦飛機失事,這些數據可以提供調查線索。(記者李雯) |
相關閱讀:
- [ 04-04]澳方發布會稱海面海下搜尋行動并進 集中搜黑匣
- [ 07-10]韓國國土交通部:韓專家加入韓亞失事客機黑匣調查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